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28|回复: 17

陇州文学圈---(5)段吉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8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逍遥狼 于 2011-5-22 08:35 编辑
% a; p. p4 Z% l* H& ]& l+ L: ]1 x& N. N" {$ v7 @3 }
      
1 N( g. T3 C  M: i3 |2 S! X                                                   陇州文论家段吉昌
  
8 W3 }0 w4 M( J* z# h# e

; S3 D/ I3 N6 z5 E$ N: {# S                                                         
% B! j/ p, `1 w
7 |" `' _- l3 d4 W3 k% b' n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写手段吉昌,是他们那一代人中唯一身居农村,居住在简陋的破屋子、过着日常生活和文字写作两艰难还在继续写作的山村农民。这个在新疆当过兵,在家乡种过地,当过临时工、合同干部、私企老板的普通农民。早年的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会员,曾经被《陕西日报》做过专题报道,并被收入《中国三百名青年作家名录》。其笔法涉足了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剧本、评论诸方面。大概因为涉足面广,且精力有限。所以样样都是蜻蜓点水般成效不佳。但其写作功底扎实老练,见人见事见文出口成章,一气呵成。足见其社会经历丰富,阅历广博。近年来,其对陕西栏目剧的论谈和评论,频受业内同行的认可,曾经和著名作家陈忠实作客陕西电视台座谈栏目剧的方言运用问题。目前客居他乡打工为生仍坚持业余写作。出版诗集《你是我的梦》。
6 R4 U" L) D% `7 f& B, m4 b. e
' y1 o( h; O# V& j                                                            《望聪死了》剧评' s3 H) z0 _0 O
        8 H6 _5 N2 c) [1 P5 B( l- h
                                                                     段吉昌
9 y$ J: T* ]4 D: d3 Q" o' n2 s: b
        
+ E' h& F! r! y/ J: Q4 y" W3 w' c        栏目剧《望聪死了》在国家栏目剧年度评奖中获制作一等奖和编剧一等奖,是陕西栏目剧的骄傲。说明陕西栏目剧经过同仁们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坚实的基础。
( c1 i$ `  V% p7 @( d9 m: R: N3 T) N% _; C  C; m- z6 j$ _! ^, w2 u% c
                                                         《望聪死了》 故事梗概
0 R+ h+ X. ^, a( `  I! w+ w! ]3 H- G: l6 A/ c
        望聪是冯婶的小儿子,先天弱智。冯婶希望他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生活,给他取名望聪,她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个渐渐长大的傻孩子的期望。二十多年精心艰苦细心的照顾他呵护他,以至于放弃跟大儿子去城市生活的优越条件。可长大后的望聪,不但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利的祸害乡亲们平静的正常生活,东家的辣子,西家的奶牛,祸事不断。最后还差点强奸了同村返乡的孕妇,几近酿成大祸。冯婶面对众乡亲家无宁日的提心吊胆和受害者的责难,歉疚和无奈撕扯着这位善良的母亲的心房,泪水和着酸楚使她无助的心泣血难耐,她毅然决然的忍痛割爱,给望聪穿新衣,在面里放了老鼠药,希望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乡亲们的永久安宁。母爱的伟大和面对现实的无奈为望聪年轻而闯祸不断的疯傻画上了人生的句号。冯婶在望聪父亲坟头的哭诉,被好事的二狗听见并到处传说,村长出于对人权的尊重,向公安机关报案,冯婶锒铛入狱。乡亲念及冯婶几十年如一日对望聪的含辛茹苦和对大伙歉疚式的以德报恩,同情和理解促使大家集体按指纹为冯婶陈情请命,希望以此减轻冯婶的罪责,亦希望善良的心愿能够在法律面前法外有情!' r: O0 j+ o4 F& Q6 G# e

) A7 \' A( @9 X1 e6 }                                                                                   编剧占子
7 q! w* P' o/ P5 E8 ?$ X
9 a1 k  F4 h* ]        占子本姓马,占子是她的网名和笔名。祖籍宝鸡风翔人,现和丈夫在宝鸡市内经营一个装饰店,丈夫的装饰技术很好,儿子很聪明,随他们夫妇居住。我和占子是在她的博客里认识的,也只见过她从QQ上发给我的一张自己的倩照,知道她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散文。读占子博客中的文字,就象行走在深夏的绿山碧水间,身旁碧绿的丛林清爽而明快;脚下清澈的溪流悠长而甘甜;头顶碧蓝的天空深远而博大,一切都感觉实在而美丽。感觉她所写的人和事和景就是一张美丽的图画,一首优美的诗。      大概因为她过硬的笔下工夫和对生活对人生的亲身感受和细腻观察及独特的思考,她创作短剧剧本也就显得十分得心应手,所选材料成熟而独有特点,创作风格多彩而细腻。《望聪死了》用及其细腻的笔墨表达了编剧者对不幸人的命运和不幸家庭的遭遇所产生的心中的疼。儿子缺智,已经是一个家庭的大不幸了,而母亲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骨肉,家庭悲剧上升为社会大悲剧,成为社会的大不幸大惨剧。法律道德道义在个体身上的较量也升华为对社会公信公德力的考验。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是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的。      
; \. p' W! h8 E! g" c  ; T) q+ b) L# A7 v
                                                                             导演杨剑力
/ i7 z+ p, r( p) R6 D# H2 f& q2 x' A" W. g
        谋面杨剑力是在他出演的几个短剧中,虽然他只是短短的配了一下戏,也就让我见识了他这个人的真面目。认识则是在他做导演和制作人拍摄的剧作里,了解他也是在一些QQ群的聊天中。第一感觉他是及富幽默感的人,一个十分乐观而风趣的导演,一个很有导演功底和制作经验的制作人。我和他没有过证面接触和过多的沟通,只是感觉他所在的盛唐影视制作的短剧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他们善于寻找现实生活中那些与众不同却极有闪光点的东西,善于用极简单的情节.极少的人物和道具勾画极具艺术风趣的视觉感受,用极简单的场景表现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善于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创造个性特点,在情节发展细节中制造闪光点。他短剧中的人物该喜的喜,该悲的悲,该乐的乐,该幽默的幽默,该风趣的风趣。形成了他自己的制作风格。他只所以选中《望聪死了》,除剧情所应有的特点外,还处于导演对剧中人的同情和关注,对社会人的法制意识的思考。导演把这个事件明明白白的摆到观众面前,让观众去分析去思考。望聪死了,死得很不正常,而法制社会中左淋右舍的麻木也就成了导演和观众的痛和不安。村长的“告密”,似乎是法制社会正义的化身,而这种被迫的正义感同样让观众感到心痛。                     ( n1 _' e6 o" f: R, A

( z$ |( T( f. Y8 O5 J0 B5 ]                                                                        《望聪死了》的细节表现$ t) I  j; N- a9 W+ ]
# M5 \: X+ f/ X5 I8 ]
         象《望聪死了》这样的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栏目短剧,一般表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带有个性特点的平凡故事,形成看点的应该是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这些人物的表现要通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及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的处理。望聪这个人物是一个具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碍和行动随意性的个体,他的智障特性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除了表现在脸上的傻.呆..痴以外,行动上则是在灰色的意志支配下的很不合群不得体的随意举动。如情节中的摸肚肚一段,许小龙用自己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善于用表情和动作创造细节的功夫,比较细腻的表演了望聪这个角色。同时导演也抓住了望聪摸肚肚这一细节尽情发挥,以摸肚肚做引线,让整个剧情情节稳步细致的向前拓展,直到望聪被自己的亲生母亲用鼠药毒死。连金风对母亲的表演是成功的,她的表情始终如一的为剧情服务。她从一开始上场就在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达一个因智障儿而拖累的普通女人不屈不饶的性格特点。因生活压力表现在这个妇女身上的疲惫和劳累形象,连金风在她的面部表情中完全表现出来了,也是非常成功的。连金风精彩的表演还表现在哭坟一场戏中。虽然她没有象现实生活中农村妇女号哭时那种大凄大悲的嚎叫,但她的有节奏有意识有唠叨的哭诉留给观众的影响还是深刻的。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导演充分利用了一块墓碑和一片油绿的庄稼地做哭坟的背景道具,给剧情增色不少。一块破旧的墓碑,一片深而旷的野草地,一声声凄惨的哭诉,把悲哀的剧情推到了极致。
. f" l8 D  Q7 @' f        这个剧还有一个特点是关于农民对法的理解:说农民不懂法,那是不切实际的。现在的农民,虽然对法律的条文不可能熟背在心,但杀人偿命的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问题是他们所懂的和所知道的能有多少,在法律,道德,道义和现实面前,他们所选择的,还是传统的和道义的东西,法律的和道德的东西被淡薄了,忽略了和忘记了。望聪死了就是反映了新形式下农村现实生活中这独特的个案,一种现实生活角落里一个独特的故事。望聪死了,冯婶的希望被自己踩灭了,人性的强点和弱点在个人的意识较量中得到了体现和升华,而法律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却被人为的淡化了。这也是人性中与法相冲突所产生的悲剧,是作剧者对法对人性的呼唤,是制作者的法律意识和良心回归所愿。3 Z( `; K; ~/ t+ ]/ M  y) u* O6 o3 P
       好的栏目剧,是不是应该这样去挖掘,去思考?                     
( v  p! k  F  U7 ~! Q* h: L, Z0 S6 {( P. R7 ]
                                                              《望聪死了》给我们的启示2 w' L8 w5 O; d/ \
% W/ D, f1 Y) J+ b
        1,编剧选“奇”材:生活中的故事千千万,最具吸引力的还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却不普遍的具有另类闪光点的个性事件。这类事件很特别,也很少有,而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却很丰富,很有生活本色和警示性。《望》所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个案,而和它所相近的案例却不少,它所反映的人性.人道.人的传统道德观包含了非常充足的社会意识哲理。象亲儿弑父弑母;父母灭子这样的案例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还是常发生的。这种人伦.社会伦理在社会人身上的缺失是十分痛心的,也是值得思考的。编剧自觉或不自觉的抓住了生活中这一独有的个案于以反映并获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f$ a% Q4 W  [9 e  A+ |" G1 ~4 T
      2,导演选好剧本:导演接触的剧本很多,符合自己拍摄的好剧本能有多少。这就牵扯到导演对剧本的认知问题。我们所说的好是相对的有选择的。栏目剧所选择的好剧本是要适合栏目剧特点的,这种非艺术的娱乐形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它把电视剧.现实生活.新闻.娱乐.艺术巧妙的玩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独立的剧种和一种大众化的品牌。椐说《望聪死了》曾经投过一些剧组,最后被盛唐影视选中。这里只能说明剧本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说明各个剧组和导演对剧本的认知有差距,各剧组的选题有各自的风格。盛唐影视选了这个剧本,说明导演对剧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理解。剧组对剧本所倾注的是栏目剧人对弱者的同情和呐喊。应该说,选好剧本,就是选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愿和心声,选导演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选全社会都关注的民族民生问题。
- I3 R5 [( W& p" w- S3 ?' e      3,审片选商机:说审片其实是说电视台,审片的选择直接代表电视台的意愿。陕西栏目剧是商品社会的产物,也就离不了它的商品价值和效益。栏目剧“以戏养戏”“以戏发展戏”的运作摸式决定了它必然要在经济效益上做文章下功夫,也是商品大潮下寻求栏目剧发展的新尝试。在审视这样一种正统的意识形态领域里非正统的表现样式,既要考虑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又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望聪死了的脱颖而出,对栏目剧选“奇”也是一个尝试。审片要做个好的艺术家和制作人,又要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还要是有经济意识和商品观念的商人。选中《望》,无疑是选中了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方面它法.德.道义方面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它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创造经济效益。
0 v8 h# O0 l- K" l  M& A. \      4,观众选所爱;俗话说百人百性.百人也有百个所爱和爱好.对栏目剧的看法大致也出于此种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通俗文学曾经盛行广大读者中间,由此而产生的畅销通俗报刊,把中国的文学从正统推向了通俗化,完成了文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今的栏目剧是不是也起着和栏目剧一样的作用呢.所不同的是栏目剧只有电视台一家在审查把关,这就有效的避免了一些非正面东西的出现,观众在有限的作品中欣赏正统的故事,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着潜移默化的启发和教育.所以,从观众的收视情况看,他们注重的是故事,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越贴近生活,故事情节越生活化他们越爱看.比如关于家庭邻里关系方面的题材,妇女会百看不厌;养老方面的老人和青年人都爱看,再看也不烦.还有一些怀旧题材,也很适合老年人看.至于拍的技术和质量问题,不是他们所关心的.技术和质量是内行们的事.《望》中的望聪和母亲,无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望聪的死让每一个心灵都产生震撼,感到心痛。
. B7 W/ k( C2 [$ o9 Y. {; N2 c; P! {, M7 Z&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xiang0917
8 u, @1 A2 x2 v8 E. Q3 o3 X/ _. q8 \. [
http://blog.sina.com.cn/duanjichang
/ j8 O  U1 t4 y7 Y& i$ s* Q& L3 |
# ?: J1 y) t* U0 f: u' P* L/ C
% d6 Y1 B6 w' {) W" P4 g3 ]( u+ H# K' Y  D9 O

! A7 |, q4 l3 _9 b. H  S+ o7 I& ?
发表于 2011-1-8 19: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收藏了慢慢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2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老顽童 的帖子  I6 q3 _5 v7 h  w8 E7 g8 J

/ I. V) p# g, G4 w0 s好好看看,把团圆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8: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是知道苟秉忠和刘向东的近况
发表于 2011-1-12 2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你说的两位我都不认识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老顽童 的帖子
/ y2 S- t# ?* X5 v4 V# Q" n% r$ a/ f" t  m
哦,谢谢,我主要是想知道他们最近可否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也希望陇州还没被我发现的作家能跟帖,还希望了解陇州作家的朋友跟帖提供陇州作家线索。终究是家乡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9: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发表于 2011-1-22 0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慈眉善目的 段老师!逍遥大哥!!呵呵* v- i2 }! W2 U9 p- h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2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小吉普 的帖子
2 O& G# r2 s1 M/ E  @( n* {8 h6 r  S: L8 y7 X6 _
谢谢小吉普关注,赶快回家过年
发表于 2011-1-24 2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逍遥狼 的帖子
1 n8 q: O4 j# ~* j/ }# T' j2 j' {8 q; J4 T- y
不回去了、父母来这边过年了 !
发表于 2011-1-25 00: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小吉普,你好,半年没见了,最近可好
发表于 2011-1-26 1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吉昌,是什么栏目剧,哪个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逍遥狼 于 2011-1-29 21:08 编辑 1 b2 F. \# ~2 K+ I% G( d
8 B( y# G9 ^8 ~% j9 s' R
回复 北山人 的帖子
' i, U, F8 w9 n$ `$ w" j  [* w* D! {# U# h$ U: u
谢谢老师关注,在陕西一套百家碎戏播出的,陕视网“碎戏之家”有评论和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小吉普 发表于 2011-1-24 23:09
' _% x! Y3 I% Q. g) n回复 逍遥狼 的帖子
9 I  E& G$ U3 s3 W
+ x! P0 d* ~6 x9 E8 v. r$ B不回去了、父母来这边过年了 !
' U6 c! U& b( V3 ~2 n$ h' T
你父母的身体最近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10 07:56 , Processed in 0.0485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