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奇怪和令人不解的是这条路进去除了右砖至停车场外他是直通下山台阶的(由化工厂门前的水银河河滩沿垃圾上面修的近60度的陡台阶,高约20米,可以攀登至这个小广场,与6米宽的水泥路相连)中间连一个警示牌或者路障都没有,不知情的车辆一路前行……真可谓是一条大道通深渊啊。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在这里怎么就没有人执行呢?且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公共设施更趋人性化,设计和施工还必须遵守《行为规范》。看来这些在我们这里是没人理会的。 山顶上看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群众戏言说,山上山下都打成了水泥晒场了,也难怪,山顶到处是水泥浇筑成为各种类型的“路”,占山顶面积约一半,青灰冰冷,绿色全无,而让人不得其解的是山下有二、三十个停车场,山上也差不多,我们这个山不是什么名山大川,没有多少人来造访,况且你都搞成这么烂了,人家来一次恐怕不会“流连忘返吧”。即使来也未必开着车来,即使开着车来放在山下爬趟山出身臭汗,洗个热水澡,其不痛快。行为规范规定,两人并肩走路0.6米就可以,而山顶的路大多三米多宽,且做成费时费工的剁斧石,成本不低啊,为何不多点绿色,其实在绿树花丛中用简单的青石板做成仃步石,让人们或弯腰或侧身在绿树下、灌木丛中与花草之间萦绕穿梭,去体验“曲迳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是最成功的,也是投入最低,速度最快,效果最佳,口碑最好的。人们爬山就是为了离开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森林”而欣赏真正的森林,没有想到爬了一百多米,看到的还是灰色的混凝土,和宽阔、平整的“马路”和灰色冷、硬的山顶,让人不禁想起郑智化一首歌的歌词:城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脚印……怎不叫人懊恼。如果不信,请到山顶看一下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爬上山的游人看到此景时的眼神吧,是失落?是茫然?是后悔爬上来?还有的就直接开骂了,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心情是不是很阴霾? 还有几个不明白处:一是山顶似乎也修有停车场,可是设有路障不让车进去为什么?钱烧的?二是山顶第二个平台下,厅子东侧也有停车场,近4米宽的水泥引路,边上安装了道牙,很是规整,如同进了城。我就不明白了,这条路的宽度是按照什么标准设计的,走一台车有点宽,两台车又错不开,如果不安装道牙将边上夯实后种草尚可以,安装了道牙车轮子就根本出不去了,弯弯曲曲的一条路,两头看不见,如果在中间会车,势必要有一台车要倒回去让路,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土崖……容易吗?建议在入口处竖一牌:非高手勿进!!!不安装道牙除了可以会车外,还利于排水,本来可以分散排水,现在就像修了条渠一样,由道牙夹着,将水规矩的沿路一直引至厅子旁,而厅子四周又安有道牙,唯一的出口,就是下山台阶,一泄600多级呀,其危害,我前面已经说了,不知道2011年还下不下大雨哦??? 如果你爬过南京的紫金山,你一定被他们的“抠门”所折服,蜿蜒十几公里的盘山路,行人车辆较多,但是没有用水泥现浇一寸路,难道南京政府没有我们有钱吗?非也!仔细研究和当你爬上山顶向下望的时候,你就全明白了,不是钱的问题。盘山路没有用混凝土浇筑,而是用混凝土预制板与块石铺成,相互间流有缝隙,用黄土塞紧稳固,野草及野生植物有了黄土这个温床何愁不长,下雨时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随缝隙渗入地下,一部分沿路的横坡、纵坡分散排放,没有一点冲刷或形成洪流。当你登上山顶回望时,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到隐蔽在淡绿色下的路,没有了水泥的青灰色,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不得不赞叹人家的理念,同样满足了使用功能,但花的钱最少,见效最快(施工周期短),维护维修成本底,不破坏自然环境。其想法、做法,值得借鉴。 山体公园绿化就如同修缮古建筑一样,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要刻意去改变什么,栽些我们本地特有的乡土树种,价格又不贵。例如北方的阔叶树种(如:大叶的桐树、楸树、苟树等。细叶的榆树、洋槐、中槐、合伙等)树冠大,挺拔粗壮,耐寒耐旱,生长快耐破坏。原有的灌木尽量保留,如:本土特别耐旱耐寒的槿稍等。木成林即“森”, 即“森”何愁不美。我们的山是典型的谓北旱塬,黄土高坡上没有水,当然也就少了些灵气。贪大求洋栽些要施肥、要浇水、要打药要除草、花池里养的东西,除了养护成本成倍增加外,还不见得有什么观赏价值。 古人对造园有这样精辟而易理解的理念: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可见古人对园林的理解是即简单又深刻,按照古为今用的理念,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去构建我们北坡公园的山顶。亭子就如同山体的衣服,园路、台阶就如冠带,草木为毛发。肯定会产生天人合一的效果。可惜我们将皮肤(土地)用混凝土给固封了,使毛发(草木)没有生长之地了,他已经失去了“人”型,也就失去了“合一”的价值和效果。 中国古代这种“原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无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园林设计施工中,要先定位园林和人的关系。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园林虽由人作,但仅是自然万物的一物,仍需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正确定位人和园林和谐的关系,以及园林与自然界和谐的关系,不必过于强调人在自然界的主导作用。既要满足人最大的需要,又不能违背自然界的法则。北坡,在我们这个尚且实行土葬的地方,还认为是掩埋先祖的风水宝地,园林与风水相依相承又有所区别,由于园林和风水都追求一种幽曲有请的环山环境,因此二者在环境结构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园林的发展也多以风水的环境结构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叠山布景。园林与风水的不同之处在于:风水以自然天成的环境为主;而园林只是以自然天成的环境为基础,更多的是加以人工修造,但其最终结果还是作得“宛若天开工”。但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及现代,许多园林的修造都没有脱离风水的基本结构。而风水对园林设计的启示是:风水讲求理想环境,包括幽雅的山水环境,除自然风景外,还有一种玲珑典雅的山水,也就是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讲求“意境”,追求一种闲情逸致的境界,所以园林的特点出来“奇”之外,更强调“幽”,“幽”又通过“曲”来实现,“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路要环,水要缠”,就是强调“屈曲有请”,最忌“直去无收”,这与园林追求的“幽曲奇巧”的景观特点有着明显的共性。这就是我对正在建设的北坡公园建设的一点思路,希望不要再出现劳民伤财或者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发生,也希望别再有一平米大的花池里栽大树;将龙爪槐的爪修剪掉想将龙爪槐修剪成为“栋梁之才”的笑料发生,也不想再出现上述让人贻笑大方的手笔再重演。我爱我的家乡,我关心我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我家乡营造的一点点美我都骄傲非常。但我家乡营造的园林景观我实在忍不住要说,因为他摈弃规范失掉了大雅。 希望设计时多推敲,设计出来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要集思广益,施工时发现不协调就停,就改。不要等做成了,才让人们去评判,这个时候,恐怕比在图纸上改的成本要大的多。园林不比楼房,设计的图纸是俯看的,而施工完成的园林是和生长的植物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看的,如果看图审图的人大脑空间转换能力不强,设计和审查者想象力不丰富。就及容易弄巧成拙,况且园林施工比任何工程花的代价都高。一旦问题累计,改起来的成本就太大了。 招贤纳谏是中国的传统,也是共产党人一贯所坚持的,李唐江山正因为有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即有魏征的直言相谏和太宗的虚心纳谏,才有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关起门来搞建设,或者固步自封,刚愎自用,自顾不暇的谋发展,最终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我们已经完成了许多项目,也取得了瞩目的喜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吸取总结,将此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以便今后更好的指导实践。 穆易 201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