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9|回复: 12

陇州文学圈---(6)谢万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8 1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逍遥狼 于 2011-5-22 08:39 编辑 3 e% J8 g, s/ |) x( F

0 J/ U, N7 E8 W) D/ C- \" f; \& w                                                      陇州摄影家谢万清. h+ W0 G1 b" }- c% g. n9 u( |. V

# A: H: L$ c2 u0 E# ]
  c3 |! s# V% r                                                  0 d& ]0 `: q$ S1 w7 t2 G
                                                   谢万清摄影作品
              0 F3 i, p* x8 v; y5 @( H+ a) ?, Y
* _1 u" `2 ]& t# F6 U- w
        《征服》 1998 陇县   征服了什么?一个农民用手中的皮鞭,身旁的黄牛,征服了什么?只能是征服了陇县山区那贫穷的土地,征服了无数看此幅作品观者的心;但却征服不了作为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自己本身的命运。这也是中国千百万农民的真实写照。
+ Y9 V% g- K, S        0 \9 y, |1 e8 t8 G$ Z  F2 g
        《上下千年》 1993 陇县 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使木质的“犁”靠天吃饭,千年后的九十年代的陇县山区,包括全国很多山区的农民,依旧肩扛“木犁”,靠天吃饭。一个箭头扛着的木犁,一扛就是千年,显然,还没到头。这就是——上下千年。
" M- d/ H1 ]" Z! b) q* T6 y        
: m' X" r# K% F1 U1 j. }- C                                    谢万清、我估计他是当近中国最穷的摄影家+ \! g9 L0 d+ l1 u
! m# @! M" o1 s; O; H% X' }2 O
                                                             李海洋, ?; w; H' [+ V* S/ b% Z& f) d
$ w! H: k9 N9 u2 a' \  v) P+ n
        谢师傅本名谢万清,以前同在一个单位打工时虽然是个不起眼甚至可以忽略的值夜班老人,但因为为人和善年龄又大,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谢师傅”。5 N" K6 W: ]9 w! F
        谢师傅1955年生于陕西陇县一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村,就在这偏僻的几乎和外界隔绝的地方,谢师傅仅仅上了二年多的小学便被父亲硬拉了回来给生产队放牛,白天给生产队放牛,晚上给村子的小学守夜,当然,这些放现在是怎么想不通的,一个该上学的孩子上不了学却去给学校守夜,且就这一劳作方式循环了整整十年,文革后期,学校解散了,他受周围知青的影响爱上了摄影,而且这一爱就是几十年。) ]; q5 z) m3 h/ |
        六七十年代,在大家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坚持住放在今天看来都也点奢侈的爱好,所承受的痛楚和所带来的快乐是现在的青年一代难以想象的!那时他用给知青帮忙干活来换取借用相机拍照,拍的都是黑白胶片!家里没合适的也舍不得用仅有的那几个碗来装药水冲印照片!就在房子里的土地上挖三个坑,铺上块塑料布,就当显影定影和水洗了!就这还因为经济原因经常没药粉可用,他竟然自己用家里的尿素〈一种肥料〉,碱面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能冲印出照片来!
9 c+ j0 o% z5 @, O3 z* s& `; t        八十年代初期,在宝鸡打零工认识了一位姓符的朋友,这位朋友人很不错,当时在商场里面做相机售货员,谢师傅有空就去那商场爬那柜台上请教相机的使用,后来这朋友很系统的教给了他比较科学的黑白照片冲印,朋友又半卖半送了架海鸥DF-1相机给谢师傅,有了这架照相机,谢师傅曾有段时间背着它,拉着人力架子车,带上铺盖煤油灯等走村串乡为乡亲们拍照,那时侯他们那都没通电,晚上就在别人家院子用煤油灯把照片冲印出来!但这根本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在父母和妻子的苦口劝说下,他背上相机出山打工了!9 v8 Q& a) R! m: T0 V5 Z' G7 @! r
        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在宝鸡市的汽车站等地帮人人装卸行李货物,虽然吃力,但对出生成长在山区的他来说,这都不是大事情,“只要有钱给娃买本子〈作业本〉,只要有钱买胶卷,杂样都行!”多年后的今天,谢师傅说起当搬运工的日子嘴里经常说的就句话。
. j% u" k& ?: M) ^7 Z        九十年代后期,先前认识的那位姓付的朋友工作调动到我们宝鸡的一个很大的冲印公司,于是把还在做搬运工的谢师傅叫了过来工临时工,白天给公司打扫卫生,晚上给公司值班,这样就有相对比较固定的薪水了,最起码每天看到的见到的都是和摄影有关的东西了。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06年公司改制,失去这个“临时工”工作的他又在超市门口帮人卖烤火腿肠。种种原因,他不到16岁的儿子要学厨师,亲戚给联系了在西藏昌都的一个师傅,因为这可以不要学费,他便送儿子去西藏昌都,由于儿子年龄太小,他不放心,就在儿子附近租房子住下来以给藏民种菜为生。; f, t* [4 m+ w/ H. S* B  }* J; R0 Q
        5.12地震撕裂了他家那盖于50年代的土坯房,由于地震时他在西藏昌都给藏民种菜,09年他才得知消息回来,我陪他去他家拍照留证,不说车在山沟里盘旋上下了多少次,也不说车开不到步行了多少时间到他家,这是我真正的第一次站在谢师傅的家门前,到现在我都找不出确切的文字来形容那种感觉,一个曾经多年一块工作的同事,一个乐观豁达的老人,一个痴迷摄影大半生的老人的家竟然是这样---墙壁上的裂缝足足可以伸进去一条腿,四面的土墙明显向外倾斜,屋顶已经塌陷的凸凹不平了,进门最注目的就是土墙上挂的一个镜框了,里面是他的摄影作品!铺着残破草席土炕的周围糊的是扩印店调试色彩的废片,糊了一个转圈,进门口谢师傅大概扫了几眼屋子,就扒开墙角堆放的玉米杆,掏了一个小木箱子和一个大圆陶罐子,这罐子我认识,我们陕西人过去用它装面粉的!“我的照下的相全在这里面哩!这千万不能丢了!”谢师傅便说边检查他存放照片和底片的陶罐和箱子,可惜的是木箱子被老鼠咬了个洞,里面的很多照片也遭到了破坏!致使后来爱普生公司给他办影展的不少照片都是从被老鼠咬过的照片上裁剪修整放大的!
8 z0 r$ a* u$ w) h- D" _# m- b/ {        由于错过地震补偿款登记,费尽周折拿到了2W多的补偿款,借了4W多元,盖了3间砖混结构平房!
) D8 n' T$ i. z        买了2头牛,因为在山区,耕地的收种都必须要牛来完成!就在前几天,我路过谢师傅他们那顺便去看他的时候,刚赶上他再卖牛,问他原因,说是快年底了,盖房借的钱人家总催着要,所以先卖一头牛救救急!-----摄影,确实带给谢师傅精神上的快乐,但也也带给了他物质上的极度贫困,至今还有几万元的外债,几年前,大女儿出嫁,嫁妆还是那位姓付的朋友给操办的!每每说到这,谢师傅总是唉着气说:‘“唉!看我这人活的!”
* h+ H5 e; Q& \: F$ i; v        前年春节,同样是从网上得知谢师傅的我国台湾省影友,一个在台湾教育署退休的领导和老伴专程赶到宝鸡,在谢师傅家同吃同住了半个多月!走时连连感叹:“他也玩弄了大半辈子相机,却永远也找不到谢师傅拍父老乡亲的感觉和视角!”
" i7 n6 U' [6 v/ V. h) s        2010年,北京爱普生影艺坊从无忌论坛看到我几年前为谢师傅发的帖子,说要系统的为谢师傅做个影展,我赶往谢师傅的家里帮他挑选和整理照片,仍旧从那个陶罐子和木箱子里挑选了不少的照片,他说还有不少他实在记不得藏那块了,他找到给我送来让我帮他扫描。几天后他提着个锈迹斑斑的小油漆来了!原来那些照片他一直在那里面保存着!“这些都好的很!老鼠没糟蹋!”谢师傅给我笑着说。
& C9 s  ~6 o6 B" }0 j8 A: z        同年9月底,北京爱普生公司无偿为谢师傅扫描修正输出了一批片子,并在仲秋的平遥摄影节上展出!并邀请谢师傅参加了开幕式,这是谢师傅的作品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北京爱普生给谢师傅展览的主要操作者之一侯志强先生后来告诉我,谢师傅当时激动的热泪盈眶!是啊!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一位痴迷摄影大半生的老人,一个穷的连参加展览的车费都掏不起的摄影爱好者的作品,终于在展现在大家面前了,而且还是通过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这样的窗口展现的,这份激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开幕后,他们一块吃饭,谢师傅非要点个平遥的牛肉,也非要自己出钱请大家吃这一顿面条,因为这工作餐爱普生公司可以报销的,他想拒绝谢师傅,谁知道谢师傅已经急的脸红脖子粗,甚至急的快跳了起来,谢志强从山西给我打电话问怎么办,我赶紧说这顿饭就让谢师傅请吧!要不然他会为这难受好些日子的!! j  b+ u7 j9 i; L# S' q0 T0 ^
        在平遥,谢师傅只呆了1天,当天下午新华社的一个记者对谢师傅说,他想好好写写谢师傅,7 j, ?0 s3 K7 q0 D( q
        谢师傅简短的和那记者交谈了下就匆匆上火车回来了,记者当时问他急着回去干什么,说别人有被记者采访的机会高兴都来不及呢!谢师傅对他说,“我不赶着回去种麦子,明年就没啥吃了……..!”谢师傅估计还在火车上呢,我从网上就看到了新华社那记者发的新闻“上午办展览,下午种地”!呵呵; s8 }3 D* ]) y2 P: ^7 Q9 C% @. j( e  J
        2010年10月,北京爱普生影艺坊在北京为谢师傅举办正式的摄影个展!在和北京爱普生沟通的过程中,我说一定要让谢师傅的爱人一块去北京,让这个平生连走出大山都屈指可数的贤淑女人一块去系统的看看她老公的摄影作品,去看看那些曾经从他们油盐酱醋中抠出的摄影作品,看看北京!看看首都!后来确实谢师傅的爱人也被邀请参加开幕式了,她依旧默默的坐在最后一排,依旧默默的注视着在前台接受访谈的老公----农民摄影家谢万清!!) P  {! y' z! e- F( i. L
        北师大一位老教授亲切的拉住刚做完访谈的谢师傅的手,激动的说“这是实在的摄影!这是实在的生活!这是实在的西北农民!”一位摄影同道在看过他的展览后写道“这位农民没多少文化,也不认识几个字,更没见过几本摄影的书,但他的作品却没有虚假,没有修饰!散发着火炕的味道!----这来自什么?来自他对摄影的无比热爱和对生养他的黄土地及父老乡亲的无比崇敬。
1 W; {7 a. W" `# j3 X2 O. Z' v+ W* u
http://blog.sina.com.cn/duanjichang/ p* ]% P, `* o- a, Q" J+ b
2 Q5 @. W' z: c9 M( A) B1 U) N* R; A
/ l- y$ Q( V' t! \/ f
+ ?/ c* r/ q& j1 [- ~$ N+ T% m
发表于 2011-1-8 19: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我感觉他至少心里是充实的,他在干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享受乐趣,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恰好是好多人追求而不可及的。所以他是幸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21: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老顽童 的帖子
% T" C3 b5 J/ o9 w1 R
6 c" Z$ n. p* ?9 L6 p他受的那个苦啊,唉-----
发表于 2011-1-14 17: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逍遥狼 的帖子
8 g$ D5 @% P( F9 S, o* o' _6 i7 V+ X/ }! }# ]* l7 o( W
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发表于 2011-1-14 18: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谢老师办完画展再回家种小麦 & Z" U, p0 O2 g$ X9 [& d4 E
' {3 _: `# ]1 t: A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发表于 2011-1-22 0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拍的就是好!
发表于 2011-1-27 16: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难能可贵,没有超强的毅力很难做到。他用执着的追求告诉人们:坚持就能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是真正的陇州精神
发表于 2011-2-18 1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好片片,赞!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2: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个网站要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1-2-21 2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楼上,梆定手机是为了防止注册机程序恶意注册,对正常用户的没什么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8: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修改标题了。谢万清是好样的" k% d+ w$ I* d; v1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11 12:14 , Processed in 0.0865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