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sdan 发表于 2012-4-18 19:08:50

老井

本帖最后由 sdan 于 2012-4-19 11:53 编辑

                              老井(1275字)
       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看到了这眼老井,亲切感悠然而生。我是吃这眼井的水长大的,往事历历。
       我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用的还是木桶。木桶由半圆形木板通过合围套铁圈箍制而成,相当笨重。从井里提水的井绳一头固定水桶的夹子,也是木质的、很笨拙。那时是生产队,挣工分,大人都很忙,很辛苦。父亲为了我们小孩子能帮助大人做点事,就买了一对当时还不多见的轻巧的锌铁皮水桶,当年物质匮乏,经济不发达,这对锌铁皮水桶成了我们的喜爱之物。
       我家在南村的最西面,离井也就几十米,但之间的路正是南村去戚家坡和赵家山的路,刚好从井台处开始上坡,所以担水就被平地累点。我11岁起就开始为家里担水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就负责给家里担水。初始时担多半桶,走到半中间放下缓缓,再担到大门口,然后到厨房,倒在储水的瓮里,直到将瓮担满。母亲常表扬我勤快懂事,哄的我乐颠颠的,每天将水瓮担满,也感觉是帮大人作了件事,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随着年龄长大,过二年时已能挑起一桶水轻松的一口气到厨房。
       陇县水资源比较缺,而且许多地方的水中含有许多矿物质,也就是俗说的硬水多,特别是北部山区的水,吃的人易得大骨节病,走路腿发硬,小孩子被大人送到川道的亲戚家换水,以避免从小得大骨节病,实际上某些川道的水质也不是很好。
       南村整个村庄从东到西的水质是比较好的,生长在川道,很受山上的孩子羡慕。村庄最西面的这眼老井,水质甘甜,听老人讲,井底有一个泉眼,无论天气怎么干旱,从来没有干枯过;井每过几年,都要将水抽干,将掉落井底的泥土瓦块淘出来,保持储水的深度和流入流出泉眼的通畅。记得一次淘井时,淘出了我一年前提水时不慎落入井里的心爱钢笔,真是喜出望外,要知道那时拥有一支钢笔是多么的不容易。
       1978年上大学还是件稀罕的事情,我有幸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上了大学,结果大家都认为这眼井的水好,原来在另一个井桃水吃的人家,也舍近求远,到这眼井来挑水吃了。也许真的这眼井水好,数年后吃着这眼井水长大的我的本家侄子安晓荣又成为了当年陇县的9个大学生之一。
       如今兄弟都已搬到川道的房子,老院已无人居住,其他原来住在高台处的人家也搬到了川道的新房;初始时依然挑这眼井的水吃,后来村上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吃上了源自杨氏爷潭的泉水,这眼井的井水吃的人也就慢慢少了,现在已没有人挑水吃了。原来比道路高出一截的干净井台也由于道路被垫高而显得比道路低矮了,更由于没有人再挑水,井台显得有些慌凉。这眼以前倍受人们爱护,哺育了多少辈人的老井,也渐渐的被人们冷落了。
       美不美故乡水,以前每次回家,我都要亲自挑几担井水,尝尝他的清甜和做出饭的清香。十年前领女儿回老家,喝着刚提上来的井水,女儿说,这水真甜,好喝,我说这是自然的矿泉水,当然好喝。这次回家,时间短,也只是在清明给父母亲上坟时匆匆从井旁走了一趟,站在井口看了看,勾起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这眼不知几百年的老井依然在,然如今的孩子吃上了自来水,慢慢的也就没有了提水,担水的经历和记忆。这眼祖辈人吸允大地乳汁的老井是否会被泥土慢慢填满消失不得而知,心里不免有些担忧。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huijia 发表于 2012-4-18 19:15:4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北山人 发表于 2012-4-19 06:28:42

井水长流,饮水思源。南村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去过,的确很美。

sdan 发表于 2012-4-19 11:59:58

huijia 发表于 2012-4-18 1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美不美,故乡水啊!

sdan 发表于 2012-4-19 12:01:15

北山人 发表于 2012-4-19 06: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井水长流,饮水思源。南村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去过,的确很美。

中国人故土情结都是蛮浓的。刚对文章作了点修改补充。

五里墩人 发表于 2012-4-19 17:40:57

写的不错。支持!

sdan 发表于 2012-4-19 19:51:03

五里墩人 发表于 2012-4-19 17: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的不错。支持!

一点感情的记录而已!多谢支持!:handshake

相公山下挖煤人 发表于 2012-4-20 09:48:18

欣赏!越写越好了,找着路子了。

逍遥狼 发表于 2012-4-20 23:41:20

南村去过好多次,洞子最熟悉,都是好地方。

张涨 发表于 2012-4-21 13:20:45

水好人好。故乡的艰辛生活、好水土、好风情成就了楼主。感谢楼主最近为大家提供的不少新作。

ylemfox 发表于 2012-4-21 14:39:28

楼主是一个对家乡有丰厚感情的人,怀旧是一种美。愿楼主在外万事如意,退休后可回家养老,乡亲们都欢迎你。

笑看浮云 发表于 2012-4-21 18:35:18

本帖最后由 笑看浮云 于 2012-4-21 18:36 编辑

我比安兄小一些,这些东西曾经也都经历和目睹过,只是感情没有安兄这样深。
老井这样近况和处境不由得让人感慨啊。

山泉奔流 发表于 2012-4-22 14:35:45

这是70年代打井运动的产物,那时候年年闹干旱,粮食产量低,人们经常吃不饱肚子,想通过打井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荒问题。

sdan 发表于 2012-4-22 15:25:58

山泉奔流 发表于 2012-4-22 14: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70年代打井运动的产物,那时候年年闹干旱,粮食产量低,人们经常吃不饱肚子,想通过打井增加灌溉面积, ...

这是吃水的井,不是浇灌的井,已经不知道几百年了,也许上千年都有。
70年代打的灌溉井都是大口径井,当时叫机井。

山泉奔流 发表于 2012-4-25 17:22:23

sdan 发表于 2012-4-22 15: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吃水的井,不是浇灌的井,已经不知道几百年了,也许上千年都有。
70年代打的灌溉井都是大口径井,当 ...

确实是一口老井,保留至今,实属不易。他是祖辈们生存历史的见证,不知养育了多少人,很难说清,只有这口老井知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井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