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7|回复: 5

陇州国宝----细鳞鲑[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1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核心提示
  ● 250万年前的出海洄游竟是细鳞鲑与大海的永诀
  ●人工孵化 8600尾细鳞鲑填补我国秦岭细鳞鲑人工孵化空白
  ●细鳞鲑安装遥测仪在我国鱼类研究史上是里程碑
  ●相濡以沫的细鳞鲑堪称“爱情鱼”
  

2 s3 _6 ?: x" ~7 y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在东经106度,北纬34度的高山溪流中,一群来自北半球寒带海洋的鲑科鱼类溯河而上产卵孵化。有一天,突然冰雪融化,水落石出,突兀而出的莽莽山岭阻断了这些鲑科鱼类的归程。气候乍暖,生境突变,绝大多数的鲑鱼死亡在远离海洋的河流溪谷。
  时光飞转,白驹过隙,相对于亘古漫长的地质时间,数百万年转瞬而过。
  公元2010年5月的一天,在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任陇矿告诉记者,阻断鲑鱼归途的山脉叫秦岭,散落在秦岭溪流中,顽强生存下来的极小一部分海洋鲑鱼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被命名为秦岭细鳞鲑。
  秦岭溪流成为细鳞鲑
  最后的栖息地
  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六盘山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处渭河支流——千河、长沟河的上游。
  尽管,皑皑冰雪在250万年前已经消退,但第四纪冰川却在这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杰作”——山谷河岸被冰刀凌剑切割得幽深而险峻,河流海拔在2000米之上,落差却高达1200米。高山深谷之中,溪流清澈,水质清冽,两岸森林茂密。去年7月,复旦大学教授、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陈家宽站在千河上游咸宜关保护基地的河岸之上由衷感叹:“这里完整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重要的、极罕见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
  好山有好水,好水养好鱼,陇县的高山溪流之中栖息着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去年7月,国内鱼类学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在陇县实地考察后,兴奋地说:“秦岭细鳞鲑在我国的分布区非常狭窄,而秦岭北坡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是秦岭细鳞鲑的模式标本产地。”
  250万年前,喜欢在淡水江河产卵孵化的鲑鱼怎么能想到,这次出海洄游,竟是与大海永诀,秦岭幽谷中支离破碎的冰冷溪水成了它们的“新家”,从此,它们便在秦岭山脚下的溪水里一代代繁衍生息。
  二百多万年了,这群被秦岭阻断归途的海洋鱼类是否找到了新的乐园?
  淡水鲑鱼均分布在北半球,我国境内以哲罗鲑、细鳞鲑最为知名。哲罗鲑形体较大,主要生活在新疆、青海的高寒湖泊之内,前几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新疆喀拉斯湖水怪”,就被一些专家认定为哲罗鲑。细鳞鲑多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图们江、松花江,而秦岭细鳞鲑是细鳞鲑在我国的独特亚种。
  市水利局局长常崇信告诉记者,秦岭细鳞鲑为第四纪冰期残留鱼种,属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陇县境内的千河、长沟河上游和太白县境内的水河流域是淡水鲑鱼分布的最南界线,而我市境内的秦岭高山溪流是秦岭细鳞鲑最后的栖息地。
  “目前,秦岭细鳞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级,保护这一物种刻不容缓!”常崇信心情迫切地说。
  天灾人祸让细鳞鲑
  再遇大危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海洋鱼类遭遇生境突变后,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生命力,战胜了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生存了下来。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心灵震颤的强大生命力啊!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具有神奇繁衍生息能力的生物物种,却陷入了生存危机,我们不禁要问:秦岭细鳞鲑为何会沦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秦岭细鳞鲑因身上有梅花状斑点,在陇县当地被人们称为“梅花鱼”、“五色鱼”。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陇州幽谷盛产的“梅花鱼”就被当做贡品进献朝廷。清康熙《陇州志》,还详细描写了细鳞鲑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二十多年前,我们村附近的小河里满是细鳞鲑,见了人都不躲,舀一马勺水,能舀几条大拇指粗的。”咸宜关村支书陈小平说起当年的情景,抑制不住地兴奋。保护区副主任蔚建利告诉记者,当年分布在千河、长沟河上游的细鳞鲑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还有一些体型巨大的活体。“十几年前,我亲眼见过一条足有六斤重的细鳞鲑,生活在高山溪流中的冷水鱼能长这么大,简直是一个奇迹!”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存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5摄氏度的秦岭细鳞鲑只能被迫缩小生存环境。据保护区副主任胡志斌介绍,自2001年保护区建立以来,秦岭细鳞鲑的生存海拔已经提升了300米,分布区域则向河流源头后退了20-30公里,“细鳞鲑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小,这对水生物种的生存,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相比于天灾,人祸更甚。
  偷、炸、电、毒细鳞鲑的现象在1988年以前非常普遍。1988年,秦岭细鳞鲑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后,这一势头也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个电捕鱼器安在河里面,一通电,半面河的细鳞鲑都翻了白肚,那种惨相想起来,至今都让人心痛!”关山脚下苏家河村的一位村民说起当年的鲁莽行为,嗟叹不已,羞愧满面。
  陇县乡下人没有吃鱼的习惯,而县城、市区的一些“美食家”,却利用节假日,三五成群来到细鳞鲑栖息地,肆无忌惮地捕猎。秦岭细鳞鲑是典型的冷水鱼,生长周期长,鱼肉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鲜美异常。“美味细鳞鲑”的美名不胫而走,捕猎者的队伍日渐壮大,秦岭细鳞鲑遭遇到了比250万年前更残酷的生存危机。细鳞鲑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鱼类,然而,截至自然保护区设立的2001年,陇县境内的秦岭细鳞鲑仅仅剩下3万多尾。
  拯救秦岭细鳞鲑战役
  在陇山打响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水獭曾经广泛分布在与秦岭细鳞鲑相似的区域内。然而,随着2001年,最后一只野生水獭的尸体被人们在长沟河流域发现,水獭在陇县绝迹了。
  “绝不能让水獭的悲剧发生在秦岭细鳞鲑的身上!”这一年,有一个人暗自下定决心。这个人就是原陇县水利局局长任陇矿。
  在任陇矿与一班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下,当年,县级秦岭细鳞鲑野生保护区成立;2004年,省级秦岭细鳞鲑保护区成立;2009年,陇县秦岭细鳞鲑野生保护区被确立为国家级野生保护区。目前,这个保护区是我国西部第一个水生珍稀动物国家级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场保护和拯救秦岭细鳞鲑的战役,在近十年内,被三次提升“战略等级”。这些举措,不仅仅在学术领域折射出秦岭细鳞鲑对于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和物种变迁的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层面彰显了各级政府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意志。
  在保护区标本陈列室,记者见到了期待已久的秦岭细鳞鲑。十多个圆柱形的玻璃仪器里,十多条秦岭细鳞鲑以一种僵硬的姿态凝固着。隔着玻璃,记者发现这个命途多舛的鱼类一个个圆睁着眼睛,眼中满是惶恐。不知道它们的记忆基因中是否还残留着关于大海的旧梦。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悲从中来。
  保护区的同志没有让记者彻底失望,当天下午2点,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八渡林区的秦岭细鳞鲑高楼保护站。车行山路,犹如小舟颠簸在碧波之上。路越走越窄,林越来越密,峰回路转,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平地,碧玉般的梨林河潺潺流过。彼时还骄阳高悬,这里却冷意浸肤。
  高楼保护站站长杨小利一见记者,便兴奋地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成功突破秦岭细鳞鲑的人工孵化关,今年4月11日,八渡养殖场采用人工催产技术,使细鳞鲑产卵10800粒;5月3日孵化出秦岭细鳞鲑幼苗8600尾,目前长势良好。”
  据市水利局渔政科科长上官平介绍,这项实验填补了我国秦岭细鳞鲑人工孵化的空白,并为我国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岭细鳞鲑繁殖生态和保护技术”这一科研项目是保护区管理处携手华中农业大学、长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项目组首席科学家是享誉国际的鱼类研究专家——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危起伟。2008年12月,我国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两条长达十多米的中华鲟,便是在他主导下人工培育出来的。
  在高楼保护站,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个实验的项目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的孙庆亮博士。孙博士告诉记者,陇县秦岭细鳞鲑保护区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都是国际一流的。前不久,他们研究组对10条细鳞鲑安装了无线电生物遥测仪,“遥测仪是一枚绿豆大小的金属块,我们将提前捕获的野生细鳞鲑腹部切开一个小口,将其安放进去,然后缝合放生,这个实验非常成功,安装了遥测仪的细鳞鲑生命体征正常,我们首次实现了对细鳞鲑的全天候监测。”
  “这个实验在我国鱼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我国首次对野生鱼类实施遥控监测!”儒雅内敛的孙庆亮突然间多了一分自豪。
  秦岭细鳞鲑可逆流游上
  三米高瀑布
  在省水产研究所邢西谋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梦寐以求“活着”的秦岭细鳞鲑。水中有鱼四、五尾,“皆若空游无所依”,初遇秦岭细鳞鲑,宛若柳宗元笔下《小石潭记》的情境。低下身子,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是一种神奇的鱼:鱼背侧呈暗绿色,两侧红褐色,腹部白色,尾鳍灰黄色,腹鳍橘黄色,一身之上竟有五种色彩。潭中水流湍急,细鳞鲑反应敏捷,游动时若五彩闪电。
  为了让记者更近距离观察细鳞鲑,工作人员捞起一尾七八两的细鳞鲑,盛在盆内,这条细鳞鲑显然不适应水盆里的小环境,拼命摆动尾鳍,努力想游出去。突然,鱼儿将身体跃起,在空中画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跳出水盆,跌入水潭,尾巴一抖,便潜入了潭底。再看时,水面只剩几圈涟漪。
  “鲑鱼是个很有意思的鱼类,它们江河产卵,海洋生长,而跳跃是它们逆流而上,穿越险滩瀑布的必要机能,秦岭细鳞鲑保留了祖先的独门绝技。”孙庆亮博士忙着给记者讲解细鳞鲑的“惊人一跃”。
  “秦岭细鳞鲑到现在还有逆流而上产卵的习性,每年4月份,细鳞鲑总是游到上游水潭或沙砾浅滩产卵,5月以后,便游到溪水中采食。”与细鳞鲑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蔚建利谙熟细鳞鲑的所有生活习性。
  “我曾经亲眼见过几条细鳞鲑逆流跳上3米多高的瀑布,它不是一下子蹦上去的,而是在水流的冲刷下,迅速逆水势游上去!”
  “秦岭细鳞鲑是个很有灵性的鱼类,成年鱼基本上都是一雌一雄出游觅食,形影不离,如果一条被捕杀,另一条会为之殉情,简直算得上‘爱情鱼’呢!”
  “你看——”,顺着蔚建利手指的方向望去,水潭下果然有两条细鳞鲑嘴对嘴“亲吻”。忽然间,庄子“相濡以沫”的典故浮在心头。记者觉得,秦岭细鳞鲑远离大海,躲在深山溪谷享受彼此珍重的淡泊和宁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在人工孵化实验室,记者见到了8600尾弥足珍贵的秦岭细鳞鲑幼苗。鱼苗体型与蝌蚪相似,身体呈深黄色,头部如黄豆大小,身体几乎透明,俯身细看,内脏骨骼历历在目。水池内,流水汩汩,幼鱼摆动尾鳍,逆水而游。伸手进去,凉彻肌骨。邢西谋告诉记者,这些水都是从梨林河导引过来的,这几天水温尚可,到了7、8月份,他们要将河水导入保护区的深井之中,待温度降低后,再输送到鱼苗培养池。
  “秦岭细鳞鲑在这片水域生活了250万年,与人类也朝夕相处了许多年,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以积极的态度干预影响细鳞鲑的生存。”常崇信感慨万千地说。
发表于 2010-6-15 14: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但愿这种珍贵的鱼类能得到有效保护。
发表于 2010-6-15 20: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要保护好陇州的自然山水,对得起祖先和后人!
发表于 2010-6-15 2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小时候经常可以见到梅花鱼,温水泉,南河里到处都是。现在要想见梅花鱼就得到保护区了,真不知应该作何感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2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经常听说有人在咸宜关沟里用炸药炸. F) j2 Q' O0 t* O4 A2 G

# M/ c0 ?1 f2 `" e/ D$ B8 {唉~~~~现在倒好 要die out 了 还是保护吧  ; a/ R& D) @1 ~5 I3 g
$ `, z0 n& ~6 a" ]8 C6 o
陇县其实好好动嘎子脑筋  以细鳞鲑为元素 搞个旅游景点
7 i- m. ^- o4 E7 m* f3 v8 @, ^1 `# m; f5 v; j
前提是不要打扰细鳞鲑休息
发表于 2010-6-16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些鱼 八度河里都有 我只见过梅花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2 10:48 , Processed in 0.0616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