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4|回复: 6

文学评论.谁动了我的果霜[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泉奔流 于 2011-10-21 09:26 编辑 1 L. P0 V6 V' c% f% H& J: c
: E1 q& o, A, T, O0 V* Z7 ^: b
       五* w7 J- a6 Y- a+ P
    故乡是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故乡生活应该与时代共振。故乡是民族和时代的切片。故乡是历史的,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她应该是开放的,也应该是拥有未来的。她是立体的,是系统的,应该是完整的。如果对故乡出示病相报告,祖国有的,她都有。只是由于我们的误读,往往把她强置于无菌的试验室,或祭于道德丰碑的顶端,使我们苦心孤诣营造的那层原生态的果霜倏然从眼前消失,无不令人扼腕叹息。故乡应该是五味杂陈的,是爱恨歌哭的。因我们粗暴的过滤或阉割,使她失去了自身就有的浑沌和天然风韵。究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远不是一篇短文说得清的。简要说来,眼下制约乡土题材散文创作的主要问题,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 b( j) Z! q( F2 y3 C    1、轻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非常流行的名言。我这样质疑名言,会招致权威崇拜者们动怒。客气地说,这句名言的成立是要有许多附加条件的。明快地说,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世上没有免费的晚餐。谁也不会因为你是民族的,自然而然一觉醒来,你就变成了世界的。我们经常发现,邻乡的民歌我们都是那样未知,邻县的小剧种听来和广东红线女的粤剧一样费神,和意大利的咏叹调一样陌生,更不要隔着半个地球,妄谈什么世界的了。这句名言的前提是:你这个民族必须是有声望的,是非常强大的,是非常有经济实力的,是有强大的传播系统的,如卫星传输、互联网、渗透力和覆盖力巨无霸式的宣传机器。或者你这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世界知名学术权威的大力推荐,如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因拉美文学的爆炸,全世界都知道了魔幻现实主义。但《百年孤独》获诺奖之前,存在了那 么久的魔幻现实主义,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就是意识形态的特殊需要。意识形态某个时间因某种需要介绍那个民族,那个民族就变成世界的。例如前几年的塞黑,近几年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正是因为寄情于这句话,我们的作者在散文中拼命地堆砌民俗,以求作品的世界性,最终是南辕而北辙。" R8 x: G8 D1 y# f/ g1 O
    2、唯有道德激情,分析或判断缺乏多重观照。文学要补益世道人心,道德评价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有一维的道德评价,而缺失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多维标尺和多重把握,可能你判断得出的结论距离真理更远。例如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崩溃,是太平天国埋葬的吗?是《红灯照》里的群氓推翻的吗?恰恰不是。是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早期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贸易,是八国联军打垮了满清帝国,先是装备精良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接着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割土赔款,民怨沸腾,从本质上动摇了满清的根基。我这样说不是说我们要感谢侵略者,而这是历史的真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冬烘的导演在影视里呕歌太平天国、义和团,真是逆时代的反动。乡土写作中,我们常常对青壮年农民留守故土给于了廉价的赞美。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世事变了,我们应该不应该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固守是不是吊死在一棵树上的固执和一根筋?先生对闰土那样的底层民众,也没有掠过国民性的剖析,而是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合态度。乡土写作中单薄的道德激情既经不起现实的诘问,往往还从表相的真实滑入了彻底的虚假。
, F4 _  H* Y# `& u2 X    3、所谓散文的真实。说散文是一种非虚构文体,并没有错。但极端地要散文字字句句可考有据,等于取消了散文。《战国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相邹忌与他的妻妾之间亟为私密的调侃,刘向怎么能听到?《史记》的《陈涉世家》中,陈涉在田间耕作休息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司马先生并不在地头,为什么从没有人指责他在散文中虚构?散文的真实指情感的真实。人物要确有其人,事件主干要真实。归根到底是要求作者人格的真实。
1 @) k. b) l. `& Y" O2 s    4、缺失自我。无论游记、随笔、报告文学、杂文、小品文,还是历史文化散文,背后都不能没有有独立人格的作者。在相当的散文作品中,不厌其烦的引经据典,铺衍了大量的史料,最终却“到此为止”,没有历史穿透力,没有历史与当代的对接,史料与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始终是两张皮。或者在云里雾里的史料兜售之后,填充几句主流意识形态早就锁定了结论的感慨。到西湖,赞叹许仙和白素贞爱情的坎坷,逐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登长城,又变成双眼红肿的孟姜女,嘲笑先秦国防意识的原始和劳命伤财之不义。在时下〈公费〉游记散文中,这种“为赋新诗故作愁”的无病呻吟比比皆是。不怕文人俗,只怕俗人文。缺失自我,人云亦云,永远是一切有原创价值的文学创作的大敌。大型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的制作团队大腕云集,可谓是我省近年的大制作,当初开播时曾鼓噪一时。与电视剧同名的长篇小说很被陕西文艺界看好,经各方力推,曾入围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初选。苍天有眼呀,最终被改革后的矛奖机制拒之门外——在民主自由和以人为本这些普世价值深入人心的今天,还如此开时代倒车呕歌暴秦,真是把皮袄反穿了。
6 @/ B1 @* J- i2 V* d4 a                                                                                     二零一一年十月四日
$ z7 D% W  p7 ?. N/ P+ g) H5 Z3 G/ r" o  m5 z+ L6 b$ G
   〔注释〕冯万春,笔名樵夫,1961年3月生于陕西陇县曹家湾教场塬村,1985年毕业于陕西风翔师范学校。曾在教育、文化、公安系统工作。陕西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陇县公安局纪委书记,一级警督警衔。自1983年起,先后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百篇,主要作品有《春潮社鼓》、《喊山》、《山沟沟里的记忆》等。2010年12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散文自选集《故土神韵》。
" ^1 K: E- c. c' O7 I% b# x% C! n5 b8 ], j4 f, `, n) D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是高坡人撰写的一篇文学评论,因本人网络密码忘记,无法上网发帖,今求助于我,现以我的网名发到网上,供网友们欣赏点评。
发表于 2011-10-21 19: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拜读!: ?) g' N$ }* v. z8 n
高坡人的作品使人读来,感触良多,也很受启发和受益。{:soso_e163:}
发表于 2011-10-21 2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样写评论的人已经不多了,很难得。向高坡人学习。
发表于 2011-10-22 2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e179:}拜读!!
发表于 2011-10-24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好评论,高坡人辛苦了,我们耳目一新!{: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高坡人语言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敬佩,几十年来读了多少书只有他自己知道。据我所知:从青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时每周背一挎包书,被别人讥笑为书呆子。功夫没白费啊!如今在文学创作中左右逢源,硕果累累;在文学评论中妙语串珠,独具慧眼。同时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什么叫勤奋耕耘,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增加文学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9 01:38 , Processed in 0.0530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