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2|回复: 12

游记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2 02: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相公山下挖煤人 于 2011-4-12 23:12 编辑 1 f9 w) X$ L) ~- }, }* q: A

& K" f& q6 r( V3 t# d% K3 q
“普救”归来说《西厢》
挖煤人文    苗怀良 图
# R$ W4 a& ]. @, a. ~
      2004
年初夏,与友人驱车赴山西永济,游了鹳雀楼、普救寺。归来适逢某杂志约稿,遂有此作。
+ Q: O' n5 H  x6 ~( K  i: u
      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因文学而成就的景点有二:一为鹳雀楼,再就是普救寺了。鹳雀楼因王之涣的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闻名天下,现如今又傲然挺立在黄河母亲的蒲津古渡之侧;普救寺也因《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被当地于1986年重建,如今已成为山西重要的旅游胜地。永济市政府自1988年起,定于每年(后改为隔年或不定年)九、十月间,在普救寺举办“世界情侣月”,至今已有八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菩提眷属”的美好祝愿,已成为永济市的城市名片,成为促进国际友好,发展当地经济的有力品牌。沿着普救寺将近70度的108级台阶扶栏而上,拥挤着有情人们锁定在这里的数以万计的同心锁就是见证。它们寄托和保留了永济人的祝愿、挂锁人的祈福,和蒲救寺院所特负的人类最美好的精神情愫——爱情。我来到普救寺,当然不能对这流传千载的爱情故事无动于衷,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中间究竟涌动着一种怎样的内心的和社会的思潮,是耐人寻味的。

  S/ O* S+ ]/ I& I" ^+ t- T       从前人的考据和研究得知,《莺莺传》所记的风流邂逅故事,实际是元稹和表妹的一段“一夜情”。由于个人政治前途的需要,元稹对表妹始乱终弃,另娶了长安府尹的女儿为妻,后来表妹也另嫁他人。在文中,张生再一次经莺莺居所,想求重见莺莺一面(再叙一夜情)时,莺莺写诗回答:“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婉言拒绝。作者把双方在故事中的表现归之为“忍情”,其实是在为自己的负情开脱,但这反映的正是当时有身份的文人士大夫对“爱情”的理解。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站在自己立场上一厢情愿同时又不想负任何责任的欲的追求,绝不能说是爱情!
$ x3 [( b* A+ _2 H+ f  g

4 G5 B2 A  O8 x; f' h5 G1 ?! i' I( f      在唐代,是没有“一夜情”这一概念的,但这一社会现象却可能普遍存在。元稹之所以敢于把《莺莺传》写出来并公开发表(这在当今也是没有那个官员敢效仿的)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可能正因为它存在的普遍性,所以《莺莺传》在唐代并没有引起什么社会反映,倒是在宋、金、元时期才逐渐涌动起波澜,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写和再创作。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的思想禁锢是在宋代最终完成的,禁锢的作用力必然产生反禁锢的反作用力,这一抗衡,在对《莺莺传》的不断改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北宋的赵令畤在《蝶恋花鼓子词序》中说,北宋以后,《莺莺传》故事广泛流传,士大夫“无不以此引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这种社会现象,正是反作用力的表现。
$ n! `0 W5 T/ C: J0 v
, W  \, j2 N/ k# K! ]0 c
      首先出现的是著名词人秦观、毛滂根据《莺莺传》改写的《调笑转踏》。这种游戏诗文的形式为一首七言八句诗再加一首《调笑令》:“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duo)钗,横金凤”。
6 W) v' M& ^$ V. R# e
      这一《调笑转踏》的出现,就当事人来说,只不过是酒余茶后的一种游戏,因其短小,根本无法展开故事情节,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却是元杂剧《西厢记》的胚胎;是《莺莺传》从书面文学走向表演艺术的一个转折;也是《莺莺传》故事从文人圈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转不得了,《莺莺传》故事从此冲破了文人士大夫狭隘封闭的思想开始向大众的、符合人性和社会潮流的方向改道,使《莺莺传》逐渐从“一夜情”向“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崇高主题和美好愿望转移。
1 ?* X  J" a% @7 ~5 g! V' n" n" b' q' v: L2 F- x1 e
      继秦观之后,赵令畤又写了流行于民间的说唱鼓子词《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二阙,对演唱进行了扩展。同时代民间又出现了改编的话本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这一切都分别不同地从内容、形式、文词对《莺莺传》给予了充实,也完成了《西厢记》从文人创作向民间创作的过渡,但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却仍没有脱离“一夜情”的窠臼和爱情上的悲剧情愫。
% O4 u2 q' n8 H$ [* Q

3 y: Z& z  z0 i       董解元的说唱形式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使得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董西厢》中的张生不再是负心的薄情郎,莺莺也不再是屈从命运的深闺小姐;故事的结局最终由“始乱终弃”的悲剧一变为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並取得胜利的喜剧结局。虽然剧情中仍然还保留一些功名利禄、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的意识等等,但它却首次宣告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一夜情”的否定和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正是这一转变,确立了王实甫《西厢记》主题发展的方向,奠定了《西厢记》成为中国古代爱情剧经典的基础。

8 Z' s* Z- r, j6 d) q% f2 h, {; u: P8 n/ t  T
       今天,来到普救寺山门前,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普救寺”横匾和“愿普天下有情”、“终成菩提眷属”的楹联扑面映入眼帘,这正是《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全新主题,“菩提眷属”这一概念的提出,更使《西厢记》爱情主题披上了佛的祥光,也突出了符合人类共同心愿和文明的鲜明印记。
7 X5 s! C+ T( w7 m! W5 \1 @/ ^: z
& g8 a  S7 O# x$ q) N) w8 a# f+ ^0 K1 q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0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为什么字号大小和字体调不过来?

点评

看到你的问题,我按我的思想编辑了一下帖子。你以后发帖时,点击高级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命令。如果有需要帮助请留言  发表于 2011-4-12 23:10
发表于 2011-4-12 1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老师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说的很轻松。问好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3: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客气了,在网上都是网友,兄弟相称即可,称老师当不起呀!
发表于 2011-4-12 2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从此文可以看出。楼主对于古典文学有深厚的研究,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楼主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认识,出好作品。共勉!
发表于 2011-4-13 0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欣赏佳作!* O: x4 L3 q8 n  A
既交代了《西厢记》的发展过程,又从最初对欲的情,上升到到对爱情的追求,发展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分析,使人读起来产生一种美感。
0 U5 Y: l! W. z
9 F0 |9 F, s- Q$ q6 j0 u题外话:
: a5 g6 S4 v8 K$ Q大唐和现在一样太开放了,也就容易产生“一夜情”。好耶,坏也?
& K( M. {- N: Z' @! F  a# B, D9 }自从宋朝朱熹这家伙提出不合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后,就被封建统治者用来禁锢普通民众,你看皇帝老儿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据说朱熹这家伙就有调戏妇女的事情,据说是一个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B4 E- f1 S9 b3 m, }
9 y* x) X& N# n  U% M& V
# h, V3 O- V! `( Q% b! W

$ J$ n& j$ u' ~* E% A
发表于 2011-4-13 09: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发表于 2011-7-10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箫声琴韵 发表于 2011-4-13 09:33 # r  ]6 {7 ~+ K  {! b7 B) t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L% o0 a* ~" ]- G$ P      陇州在线上读到这么古色古香的文章,真是高兴。我们多少年前曾互借过诗集。我曾到过你当时屈就的化工厂,借读过阮章竟和严阵。虽说,现在是一个饿死诗人的时代,但诗在我心中仍如少年时那样高贵。俄罗斯白银时期和我国五四时期的那些杰出诗人的作品,至今对我散发着诱人的难以抵挡的魅力。正是古今中外那些繁星般的诗歌的滋养,为我的小说语言注入了结奏感、画面感、意象美和绕梁之美。三十年来,我以为诗歌的成就远远大于小说,是当代中国的汉语诗歌维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尊严。你也许难以想像,我至今是“知识分子写作”、“第三条道路”、“神性写作”诗歌流派的忠实粉丝。愿我们同有一颗童真的诗心。等待读到你仍满含激情的新的作品。我预感我们之间或有更多的一致性。
发表于 2011-7-10 1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琴韵,你既然写的是游记,怎能么只有记无游呀?怀良的插图又在何方?
! g" J8 h4 [7 @2 d. H0 b, Q
发表于 2011-7-10 1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高坡的兄弟,真是纸包不住火,终于有认识的人了。保持沉默,给网络留一点神秘感。保持友谊,多联系。
% o5 t* Z5 p' f, {
; A5 j; s4 A/ z4 Z. o  S周兄,此文当时发在《西北航空》上,照片在懐良那里,我没有。抱歉了。
发表于 2011-7-27 07: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普救”之游,其实是为了说西厢。游是文的诱头。如更准确的体裁归类,实属一篇不错的随笔。我更喜爱诗人的天马行空,希望陇州在线上有更多熔古今于一炉,跨多个门类,意蕴纯正,文思深远,又有人文情怀的随笔。
发表于 2011-7-27 15: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爱情是每个人都喜欢谈的话题,只要是一个健康的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1 15:23 , Processed in 0.0541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