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1|回复: 6

文学评论.谁动了我的果霜.[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山泉奔流 于 2011-10-21 09:37 编辑   A) ~1 i; P7 w# N5 i7 f6 v: q
/ _" J: ]" w0 i: C
       四6 Z$ s. D3 a3 _
    文学就是人学。散文写人成功的作品,间直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先秦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项羽本纪》等,现代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杨朔的《雪浪花》。陕西前辈作家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诗人魏钢焰写纺织女工赵梦桃的《红桃是怎么开的》和《忆铁人》,都曾是那个时代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故乡写作中,人应该是其核心。对这片土地为什么爱得如此深沉,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家园。这里的山因人而情满青山,这里的水因人而源远流长。故土的一草一木,因人的投射而令我们难以割舍。在《故土神韵》里,冯万春无限深情的描述着一个个 在苦难中坚靭、乐观、勤劳、豁达、幽默的人物。但如其说是赞美,还不如说是挽歌。孤苦怜丁的赵八爷家的院子是村子的“村都”:“冬有阳光,夏有荫凉,此谓天时;背风向阳,四通八达,此为地利;赵八爷不厌人多,待人亲热,此为人和。三者具备,大吉大利。”赵八爷日思夜想当年从戎去打日本,在冯玉祥将军麾下当营长的独子。当我们在戏耍中被赵八爷用拐杖缴了械,赵八爷说:“你娃娃不要用假枪吓唬我老汉哩!我儿是冯将军的官,和你们是本家呢。”少不更事的我们中有人意外的掷出了重型炮弹。说:“你哄人,你连老婆都没有,还有儿子吗?”这颗炮弹炸得赵八爷敛起了笑容,牙齿打颤了,用宽大的衣袖沾了沾眼眶,叹了口气,柱着柺杖,一摇一摆地落荒而逃,边走边哼着乱弹:“正月里吹东风,二月里柳儿青,三月里花儿红,四月里来了个花不楞登……”直到解放,有人传说他的儿子到台湾去了,也有人说他的儿子投降了共产党,为了安慰他,村里人对他说他的儿子在外面做官,过些年就会回来看他……。在《岩畔的枣树》里,“我”躺在枣树裟裟的树荫里,婆婆拍着我入睡,唱着谣曲;“噢噢睡觉觉,睡了醒来吃红枣”。枣树是婆婆栽的。有一年村子里过队伍。是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爷爷撇下婆婆打日本去了。时间不长从山西捎回一封家书,信里有一颗枣核,说是有名的陕北大枣。嘱咐婆婆种在屋前崖畔上。婆婆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爷爷的遗嘱——抗战爆发后,爷爷死在中条山。据回来的人讲,他是同鬼子拼刺刀死的,浑身溅 满了淋淋的血斑。枣树被不慎砍伤了,婆婆颤悠悠地爬上梯子,一手托着一大块泥巴,一手捏着牛皮纸和细绳子。她用泥巴把那块刨掉的皮糊在树杆上,用牛皮纸一层层裹了,又用绳子扎紧,拣来被砍掉的枝条把伤处严严遮住,猛地捏出一把清亮的鼻涕,似乎喃喃自语:“只要根没死,总有一天会挂枣儿的……”〈日本侵略者曾数次空袭过西安和整个关中,陇州也没有幸免。最终鬼子并没有打过潼关。这里是后方,但陇州人民曾前赴后继走上前线打东洋。据县志记载,八年抗战,陇县入伍的青壮年兵丁有一万三千多人,占到当时全县人口基数的十分之一多,涌现了多位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中条山对日激战中阵亡无数,忠烈的陇州汉子殉国捐躯者众多。遗憾地是,“陇州好儿女”早已经被人注册,纪念文字中很少有对他们的片言只语。〉现实提醒我们,作家面对的不光有一个“怎么写”,还有一个“写什么”的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烛照我们冥晦的历史,用民族大义扫瞄那些幽暗的角落,是故乡写作的使命,也是作家的良知。4 T0 }  ]) O4 \, F+ a! Q7 m
    《杏儿黄了的时候》是散文集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作品。作者以返乡为线索,描写了村子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活泛的人和事。发小的新屋,村子第一架彩电,小富之后充满自负的昔日穷汉,处处洋溢着乡亲们按奈不住的心劲儿。但与“我”解除了婚约的牵肠挂肚的杏花,眼睛仍旧 “被一层灰网罩着,无光无泽,很是冷漠”。“我很羞愧地望着她,滚动的咽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散文《头牛》把一位终生扑在黄土地上的庄稼把式写活了,行文中驭牛、耕地、碾场的片段精确得堪比耕作技术教科书,饱含了对牛一样在土地上默默无闻的父辈的赞美和唏嘘。《最后一抹晚霞》是写给父亲的。我和妻子、两个女儿户口都已“农转非”。父亲扛着种子化肥,为我播种最后一年责任田时,倒在地上再已没有起来。我赶到父亲摔倒的路边,“百感交集,泪如泉涌,长跪不起”……写到这里,我以为这是作者对为寻求幸福而断然离乡的黄土地的儿女们一代人的总体象征。一个时代结束了。工业化的开场锣鼓已经响起,农业文明的大幕就要落下了。我们的现代化是一条不归路。加入城镇化大军的黄土地哺育的儿女们,为自己的背弃和内疚真是百感交集,只能面朝生我养我的故土“泪如泉涌,长跪不起”。
, ~( A  [+ M& C: {2 }3 r    文学体裁不同,但都可以写人。塑造人物不是小说家的专利。《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诗歌写人的经典。散文写人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几乎是一个传统。这里的关键是,不同的艺术形式要找到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方式。而散点式和侧面视角下的细节刻化,是大多数散文家塑造人物时不约而同的选择。散文不追求结构的完整,不追求故事性,不追求人物命运的史诗效应,同样可以使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在《故土神韵》里,作者信笔点缀,人物就呼之欲出。“我”吃上了皇粮,遵村子里规距,要礼待亲友,摆几桌。就象作家有代表作一样,蛤蟆包是四婆的代表作。那天,她拿着自己的蛤蟆包来了,“大老远,她就用乌漆的枣木柺杖指着我,似乎很不高兴地唬着脸说:‘崽娃子,你就是当上了皇上,我不讨你吃,不讨你喝。考上了学,咋不给我报喜哩?’说完却笑了,两张眼皮挤得实实的。 ‘你不赏喜钱么!’我打趣道。四婆故意把脸刷平,眼瞪着我,几乎要爆出眼花来:‘我瞎好还是你个婆哩么,你崽娃子吃上皇粮了,不给我买烟倒酒,光想刮我油。’说着走进了屋,又回过头来摔出三个字:‘没眉眼!’”
8 ^0 c7 b; k# l1 P  `    《帮秋菊打官司的人》诸篇,都是第三人称的记者式散文。但作者运用散点式细节白描,行文中不乏悬念、幽默、自嘲、调侃、错位和乡土式的戏谑,使行文中兴味盎然,增强了可读性。和那些极力拨高采访对象,声嘶力竭的吼赞歌,肉麻地堆砌辞藻、有报告而无文学的东西相比,真有雅俗、文野、高低、真假的区别。
! F% o( g. f; a2 \无论什么样的文学,假若缺乏人的深刻参与,那都是没有意义的。对弱者关注他们的生存,对强者关怀他们的灵魂,诚实而深刻地描写和审视人的真实处境,关注人在心灵遭受来自于生活、市场、科技、政治的挤压、摧残与异化。不绕开问题,不把问题间单化,看出问题真相,揭示问题的根本症结,真切地关注人本身,是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作品只所以伟大的唯一原因所在。我们说冯万春的《故土神韵》,是陇县近年来散文创作的可喜成果,首先是作者把自己的笔墨谦卑地献给这块土地的那些默默的耕耘者,始终坚持为人民立传的清正的写作理念。他没有把自己手中的笔与现实功利的某种东西交换。作者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感觉,没有委身于为市场而写作。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始终以人来展开他的文本,或稚拙或巧妙,不是取巧粉饰,而是尽量诚实地关注了人生。他的语言既向汉语言传统学习,向古今中外的经典学习,也向田间地头那些活泼泼的口语学习,向我国璀灿的民间文学宝库汲取营养。这在一片崇洋忘祖,肯德基和咔啡味弥漫文坛的眼下,是十分可贵的。作者超越具象,写出了生活的毛绒绒的质感,甚至写出了生活原生态的不可复制的果霜,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相当的艺术满足。但作为出道很早的前县文化馆文学创作干事,我县文学界一位有实力的作者来说,我们有理由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他在文学创作中走得更远。(待续)
: x/ L5 C, K3 j0 j' J" t: l: H1 Y3 a8 W3 V- \# b, ]8 Z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是高坡人撰写的一篇文学评论,因本人网络密码忘记,无法上网发帖,今求助于我,现以我的网名发到网上,供网友们欣赏点评。
发表于 2011-10-21 2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冯万春的散文有自己的风格。
发表于 2011-10-22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评论写的很棒,冯万春的作品那可以看到啊?
发表于 2011-10-24 16: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高坡人语言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敬佩,几十年来读了多少书只有他自己知道。据我所知:从青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时每周背一挎包书,被别人讥笑为书呆子。功夫没白费啊!如今在文学创作中左右逢源,硕果累累;在文学评论中妙语串珠,独具慧眼。同时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什么叫勤奋耕耘,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增加文学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高坡人语言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敬佩,几十年来读了多少书只有他自己知道。据我所知:从青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时每周背一挎包书,被别人讥笑为书呆子。功夫没白费啊!如今在文学创作中左右逢源,硕果累累;在文学评论中妙语串珠,独具慧眼。同时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什么叫勤奋耕耘,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增加文学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6-9 01:21 , Processed in 0.2245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