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dan 于 2011-4-28 16:24 编辑
8 V0 q& t# i0 X
3 W, |4 p" t+ z7 K' E% {一点补充说明: , ^+ N7 n, {6 ?# k1 I; V: o1 s
中国的水利建设自古有之,大禹治水人人皆知,历朝历代政府均对水利设施给予很大重视。 秦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得益于郑国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产生的巨大农业效益。 陕西的水利建设在民国时就搞的不错,陕西民国三杰之一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近代水利建设的开拓者,民国时期,陕西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李仪祉先生主持下修建了泾惠渠等陕西八惠渠(八个带惠字的引水灌溉渠),造福陕西人民。 共产党取得天下后,第一代领导人也极为重视水利建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情况下,依靠人力建设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灌溉了大量农田。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梯田修建,建成了大量的平整土地,土地保水保墒,农作物产量提高,对于制止水土流失起了很大作用,后代受益匪浅,其功绩将长昭后人。 我小时候梨林川就有林惠渠在运行,应该是五十年代修建的,从梨林川根西坡处筑坝,渠穿洞子村,南村,枣林寨,直达峪头村。我们一帮小孩夏天常在渠内玩水。现在除南村段还在运行外,其余基本废弃。 八十年代以后,国家的大型水利建设如火如荼,但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停顿,许多已经失修。基层基础水利设施失修的影响在今年的南方干旱中已显现。本处不讨论此事。 段家峡水库据石头兄的文章,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前期工作,七八年结束,前后约十年。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七零年到七三年是高峰期,许多劳力被抽到工地大会战。该工程应该讲,以现在的眼光看规模并不大,但在那个靠肩挑人力车运载的年代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集聚全县人力物力建设起来的,在陇州历史上是前无古人,也将会是后无来者的一项工程;因为即使以后有水库建设,也将是机械出力而不是靠人力了。 段家峡水库修成后,下游曹家湾等地方应该受了益,东风镇和其他大多数乡镇的人是出了力没有受益。在那个只讲奉献的年代,是没有价钱讲的,国家一盘棋。 七十年代还修建了许多小水库,南村就修建有一个,我也是建设者,建成后养有不少鱼,可惜八十年代於平了。 这点说明,作为“段家峡游记”的补充说明。 2010你7月5日星期一 3 \/ F7 P5 D3 S! J.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