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迎春花儿黄灿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 发表于 2011-10-17 19:36 2 b7 D( [: C! @; q" O5 x
下文在那里,要不要我上门讨要?
% }$ E- i4 E; l: ?8 [  Q
哈哈,不必了,我继续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接上文)9 S+ ~/ v0 h- j6 @5 ?3 u6 O4 o
太阳快要下山了,爱芳的大女儿杏花已做好了晚饭,她不时的站在院边向沟对面山梁上望去,盼望早早能看到母亲的身影。这时父亲和兄弟军强都回来了,她对父亲说“爸,你赶快把驴拉上到对面山上接我妈妈去。”爸哼了一下,拉着驴走了,军强也跟去了。
& u- v" R& V# s, g掌灯时分,爱芳在丈夫及儿子的陪同下一块而回到家里,她把猪娃拉到猪圈里,喂了食。才回到屋里,坐到炕上,杏花把做好的饭菜端到炕桌上,很快,一家人吃完了晚饭。这时,爱芳忽然想起了牛大叔和小草,咳声叹气,自言自语的说道“不知他们到家了没有?”杏花听到后说“妈,你在说啥,发生了什么事?”爱芳把今天所见所闻及牛大叔一家所发生的事给丈夫和孩子象讲故事一样地讲了一下,句句话里充满着关心、同情和怜悯。聪明的军强听了妈妈讲的故事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牛大爷和小草太可怜了,他嘟噜着小嘴说“妈妈,把牛爷爷和小草接到咱家来,咱门一块过吧,这样我就有了爷爷和妹妹了。”军强爸说“小孩子家,不要胡说了。”杏花说“咱家负担也挺重的呢,菊花正在上高中,军强年龄还小,都需要人养活。牛大爷年龄大了,小草还那么小,都干不了什么,接到咱家来,谁来养活。”军强说“我来养活!”杏花说“你能养活个屁。”爱芳说“不要争嘴了,我累了,睡吧。”
4 V1 w* f* ~! i1 ~  m( y     爱芳怎么能睡得着呢,白天发生的一切,象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她脑际闪过,乡政府“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先行”动员大会上的领导讲话,牛大爷卖材板的场面都浮现在她的面前,我能做点什么呢!想着想着她进入了梦乡......。太阳落山了,天黑了,牛大叔拖着小孙女下山时,从崖上摔下去了,不得动弹了,小草爬在爷爷身上哭喊着,这时来了几只恶狼围着他们在打转,快救人啊!快救人啊!. s6 |4 p( _. q1 F( M3 o1 T+ \$ l
“ 妈妈你怎么了,”杏花把梦魇中的妈妈叫醒。爱芳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她在也无法入睡了,凌晨五点起床后,她就给牛、驴添草、喂猪,做饭,扫院。干着庄户人家所干一切农活。他准备早饭后到村支书那里去一下,商量落实乡政府会议精神的事。
) l" Z2 v- M8 w* H+ ]
* ^, w+ N0 y; I4 ^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来,山区有些村委会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门上经常挂着锁,村上干部很少到那里办公,遇有重大事情,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群众选举大会等到村委会来办理一下。其他时间,商量工作、处理民事纠纷、开个介绍证明等都要到村干部家里去办。乡干部下村,必须先到村支书或村主任家里去打个招呼,有时吃饭睡觉都在干部家里。村组干部有公事了干一干,没有公事了,都在忙自己家里的事。村干部每月工资一百八十元,组干部九十元。好多人都不愿意当村组干部,因为工资太低,打扰太大,得罪人多,吃力不讨好。现阶段,村级组织是党的政权机构中最低的一级行政组织,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必须由村这一级贯彻落实,因此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机构是很重要的,它对一个地区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村组干部的人选必须本村村民担任,年龄在十八岁以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 都有义务选当村组干部。每次换届选举前,乡上都要作大量的宣传工作,并派具有一定组织工作能力的乡干部走村串户进行考察,对品行兼优、德才兼备的、年龄较轻的村民进行排队,做为后备人选,交村民会议酝酿讨论,最后在村民大会上进行正式选举。这是一项政策原则性强,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当选的村干部在群众大会上还要做表态发言,提出任职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 r/ n' ]# |3 @+ ?- g4 z     宋家村村组干部都是按照上级的要求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出来的,担负着这方圆十七个村民小组,三百六十户人家,一千三百多口人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村支书王全林今年四十五岁,高中毕业后,在部队当了三年兵,学会了开车,取得驾照,他很有经济头脑,商品观念非常强,经常开车搞长途贩运,首先带头致富。同时,他把村上的工作也搞的很好,特别是在抓老年人工作方面很有特色,每年在九月九重阳节、春节都要组织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己掏钱给老年人买节日礼品,受到群众的称赞,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奖励。这天他正在家里修车,一位名叫田烈烈的中年妇女背着铺盖卷,气呼呼地来到他家,直截了当的给王支书说“没有地方住哪,赶快给我家划宅基地,如果不划给宅基地,今天就在你家睡哩”。说着说着,她把铺盖卷放到王支书家炕上,把鞋一脱上了炕,王支书讲政策、讲道理,任凭怎么劝她都不听。王支书说:“你回去,有什么事,让你男人来说。”田烈烈说“我男人能象你这么利器的话,我就不来找你了。”王支书苦笑不得,其妻陈银花在院子剥玉米,听到这些后,心里很生气,越想越想不对精,她跑进屋说“他姨,公事放公地方去说,不要在我屋里吵了。”田烈烈说“你男人不当支书些我就不到这里来,还赶我走哩,你太少教了。”陈银花说“你看你骚情的,还想睡到我家里,好!我今天就给你让开,你就和我男人睡去...。”两个女人正在吵的不可开跤的时候,宋爱芳进了王支书家门,左劝有右劝才把两个女人拉开,她拿着铺盖卷,把田烈烈送出了王支书家的大门,劝导“以后有啥事,按哈数来,不要胡搅蛮缠,你把铺盖背上回去......。”( ^4 X2 _+ w& u0 p. K) F! T* X7 y
     送走了田烈烈,爱芳再次来到了王支书家里,她和陈银花拉了一阵家长。然后和王支书商量关于落实乡上会议精神的事。按照乡上的要求,他们首先对自己村敬老、爱老、养老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回头望,共同认为他们村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实际还存在很多问题,子女不孝敬父母的事经常发生,甚至还有个别人打骂和虐待老人。最近几年,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在家里都是六十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他们在生活和生产方面存在很多困难。针对本村存在的问题,王支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个是组建村老年工作协会,由村支书负责专抓此项工作。二是树立敬老、爱老、养老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村进行宣传教育,逐渐形成良好风气。三是以妇女为主,每个村民小组组建由三到五人组成的互助会,对空巢家庭进行生活和生产协助。他要求宋爱芳首先做好宣传摸底工作,到各村民小组去,摸清全村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数和有空巢老人的家庭数,提出每个组互助会人员组成名单,改日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决定.......。
5 d1 f* d4 e4 Y- G4 h1 f从王支书家出来后,爱芳觉得自己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走起路来很轻松,她要到高崖庄去,找一下那里的妇女组长,传达乡上的会议精神,安排一下工作。高崖庄距宋家山庄二十多里路,走便道大概有十多里路,她没有走大路,而是抄小路直往红崖庄走去。% z! Y, \7 B; N! `- h
她走上了一个山峁,走着,走着,她看见崖下玉米茬地里停放着一辆架子车,车上打着靶子,车后面堆着刚倒下的一堆粪土,车辕里还套着一匹驴,它撘拉着脑袋,两耳树起,站在那里,两眼紧闭,好像在休息,又好像在探听着什么,两个鼻孔里一阵一阵出着粗气....,这是谁家的驴呢?他向周围望去,旷野寂静无人走过,这里距黑庄沟最近,肯定是这个村庄人家的。突然,她听见崖根下面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这是谁在干什么?她不由自主的探出身子向崖下瞰去,只见一对男女正干那种事情,他们脱得赤条条的.......。看到这些,爱芳脸红到耳根,这一对狗男女太野了,大白天干那种事情,损他先人德呢,心里暗暗地骂着他们,她觉得遇到这种事情很倒霉,一天干什么事情都不顺当,因此,她很很谨慎地向高崖庄走去。7 o& ?2 N# Z: t0 q+ ^! @! B# n7 O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m: Z9 N" \( e
响午,爱芳终于走上了长满蒿草的枣林梁,站在山头上终于能看到坡下的高崖庄了,高崖庄是宋家岭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坐落在一座有百十米高的大红崖下,坐北向南,东西狭长,南北较窄,散落居住着三十多户,近一百六十来口人家,冬有大红崖遮挡,很似暖和,庄前是一层比一层低的梯田,缓缓延续到沟下。庄内和庄周围生长着一人抱不着的核桃树和柿树,狗叫、鸡鸣和人说话的声音不时传来,这里的确是一富饶而美丽的地方。8 {" L5 ]) V: x# e6 K
她缓了一口气,观看了一会儿高崖庄的地貌,然后急步向庄里走去。刚到庄前, 突然,一条大黑狗窜到面前,张牙咧嘴狂咬,紧接着从庄里跑出两条大花狗围着她乱咬,她提着双环兜左右抡摆,企图想赶走这三条狗,可是,狗越咬越凶。一名抱孩子的媳妇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院边,望着她笑咪咪的,好像在看笑谈。她大声说:“他姨,你把狗拦一下!”那媳妇说“喂下的狗是为了咬人唻,拦啥哩吓!”爱芳觉得很生气,就在这时过来了一位背着材的老汉,用手里住的便杆赶走了三条大狗,还痛骂那个媳妇,说:“黑球媳妇,你这个没有人性的东西,狗是你先人里开,爱芳是咱宋家岭村的妇女主任,有事才到咱庄来的,你眼睛瞎了,连人都认不得,赶紧把你大拴好!”那媳妇被骂得低着头进屋去了。老人把她领进了庄,给她指了路,就回家去了。爱芳向庄东头走去,走着,走着,听见一个女人在高呼噜大嗓子的骂人,“你这个老不死的,阎王爷咋揭了双张纸了,怎么还把你不叫去哩;一辈子啥都没干哈,上吊去连个绳绳都寻不哈;吃饭开了,象猪一样,吃得屎多,一担水都担不来,还能把桶滚到沟里摔坏,你真是个死活人......。”爱芳正好经过这家院子,隔着半人高的院墙,她看到了一切。
5 t, F1 _8 }) \5 |7 m一位花甲老人,头发花白,肌黄面廋,衣服褴褛,脚上的解放鞋两个脚指头都露在外面,他正在院子里劈材。一位头发染得黄黄的,并且盘在头顶上,上边还插着花的年轻女人,穿得花里花骚的,脸摸得象死人一样,正在用扫帚扫院,边扫边骂,扫几下,在老人身上打一下,扫几下,在老人身上打一下......。
6 m3 r2 f5 h' e爱芳再也看不下去了,跑进院子,夺下了扫帚,问道“你是他谁哩开,怎么还敢打老人?”) {* g4 C$ M3 b0 \
“我是杨秋花,我打我家的老鬼,怎么把你创着了,你是谁哩开?”
5 p6 a  ?7 h5 r" D% X, O“我是宋爱芳,你打老人是要犯法的。”
0 F% J! |# u# e4 ~“吆,今天太阳从西面出来了,王母娘娘下凡了,你来把我家的三七二十一来分清楚,法(发)是个屁哩开,还不如女人裤裆里的那撮黑毛。”
* H3 L$ B  b( X  k“杨秋花,你怎么这么不讲理,不然,咱让乡上的秋书记来给你把道理讲一下”。. w1 `1 {; e0 H6 f8 T% ]& \: O
“我咋么不讲理,你还叫球书记里,就是把皮书记叫来,看他把我能咋么,我就是这么个样。”
/ N5 E" r0 Q$ N- \  H“他秋花姨,你再不要生气了,有啥问题好好给老人说,要善待老人,咱都要老哩么,你咋能这样呢。”
; L9 d, c5 b1 v+ ]* f“你看不惯了你把他接到你家去养活上,没娃娃了夸干练里,没老人了表孝心里,你家里遇上这么个老人,你还不如我,看把你说的能的里么。”+ I: ]2 M6 @/ H* K& B/ }8 s
“他姨,那你家里都是谁,你养活老人有啥问题?”' s8 {5 F% O7 h" a' d
“我全家五口人,我男人三年前到广州打工去,一直没有回过一次家,每月只寄六百元,两个娃娃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都在学校寄宿,他爸寄的钱还不够两个娃娃花。他爷今年都七十二了,啥都做不成,还经常生病,不是头疼就是腿疼,经常吃药,另外,还种了二十多亩地,每年收种,买化肥和种子,要两三千元才能打发下,把我一个女人家整地叫天天不明,叫地地不喑,咳,把老害货死了些,我也到外面打工去呀,躲清闲里么......。” 说着说着杨秋花大声哭了起来,哭得很委屈。
9 V- I, a9 N, ?“他秋花姨,你不要伤心了,咱们当女人的都命苦。他爷还有其他儿女了么?”- k$ [/ |) B; X# {
“哎,养的儿多,受得累多,老了遭得罪多,说来他爷四个儿三个女呢,都顾了自己日子,谁来管他呢,人家搬走的搬走了,上门的上门了,嫁的嫁了,他大儿在外地当干部,隔四五年才回来才看他一次,那大媳妇从来就没来过。”5 n% L& ?0 {- q" J5 j+ {( o+ T
“他姨,咱都是女人家,将心比,都一理,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总得有人管,困难是暂时的,你以后,把脾气改一改,要善待老人,有啥困难来找我,我给你帮。”爱芳给杨秋花讲了一大堆道理,终于把这个远近有名的歪女人说服了。
: D& Z1 t7 v/ V0 s6 Q爱芳要去找妇女组长,杨秋花挽留了她,说是妇女组长李惠惠走娘家去了,有啥事她来办,于是,就把乡上和村上安排的事委托给了秋花,秋花感到无比的激动和羞愧。( G5 p. F* T0 p- ?6 D. K" W( N
这天上午饭,她们两个一起做,她们象亲姐妹一样,说了好多知心话,最后和秋花公公坐在一起吃了饭,大家又说又笑,使这个家庭重归愈好,充满和谐和欢乐。饭后,在秋花再三挽留声中,爱芳还是离开了高崖庄,她把她一直送到西边的枣林梁上。
( b5 s5 Z# M: Q8 Z$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a$ f8 x( s+ I# h5 ]1 d2 Q
那天,牛德喜老汉和他的孙女小草从唐家河赶集回来,翻了两座山,下了一道沟,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牛家山,他们进庄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小草已饿得肚子咕咕叫,牛老汉赶紧打开窑门,点上煤油灯,取出爱芳买的油煊让小草吃,到院子里取了一些木材,在灶下点火烧水做饭,等到水开时,小草已进入梦乡,任凭他怎样喊,都叫不醒,而老牛不觉得怎么饿,他就想喝几口罐罐茶,抽几口旱烟,解解乏,于是他取出茶罐罐和旱烟袋,把茶叶放到茶罐罐里,倒上开水,再把茶罐罐放在材火上熬;用戴玉石嘴子的烟锅装了一锅烟叶,用洋火点着,他一口一口地咂着,吸溜吸溜的,听起来很香。不一会儿,茶也熬好了,他导了几次茶水,把茶熬的黑红黑红的,他滋滋的喝着。红红的火烬照着他那古铜色的脸,煤油灯光把他映到窑里的后墙上,一头银发象秋天山峁上的蒿草蓬蓬松松,他象一嶟石猴一样坐在那里,享受着人间美味。顿时,窑洞里充满了茶和旱烟的醇香味,这也可能是辛劳了一辈子的山里老人最好享受吧。他对生活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他凝神的眼光里,很有一股重整家业的雄风在眼际里荡漾,他对生活充满着坚韧的信念,从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勇气,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抽完烟喝完茶,他靠在炕上被褥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了失去的亲人和过去的知己,一桩桩一幕幕,象演电影一在他眼前闪过,特别是爱芳的出现,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 K4 u4 l. R# l+ q9 f1 H四十多年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党的阳光雨露洒遍了黄土高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生产大队,党逐步在山区农村建立了各种组织,领导庄户人战天斗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战天斗地的勇气与日俱增,山区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层层梯田在庄户人高亢的夯声中造就,一条条通往山外的大路在青年突击队震天动地的开山炮声中筑成,一座座拦水大坝在气吞山河的群英大会战中建起,一杆杆水泥电杆在青年突击队有力的臂膀下高高矗立,牵引着高压电线远走他乡.......,所有这一切都闪耀着青年突击队员英勇无比的身影。那时,爱芳的父亲宋志诚只有二十一岁,已是宋家山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和青年突击队的队长,一人兼三职 。一米八的个头,象秋天的一株红高梁,那样令人可亲可爱,他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象一只领头羊,浑身充满着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走在人们的前边,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诚实可靠,,尊老爱幼 ,十九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村八十五名团员、三十五名民兵、二十一名青年突击队员建设自己的家园,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那时,宋家山大队有一千一百多口人,二百六十多名青年人,在宋志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 ,英勇善战,各项工作都走在全乡的前列,被唐家河公社树立为高山红旗大队,他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还到大寨参观学习 ,到北京参加全国共青团代表大会,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等那个时代的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一时他成为远近十里八乡的知名人物,不少姑娘都爱慕他,有事没事找他说话,有苦难找他帮忙,可他单独与女青年相处时脸颊绯红,显得很局促,但在几百口人的群众大会上讲起话来,镇定自若,涛涛如流水。他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经常组织群众学习政策、学法律、学科技,使群众的思想和眼光超越大山,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九五八年全公社会战峡湾水库,公社按人口给每个大队分了上劳任务,宋家山大队由宋志诚担任队长带领一百八十名轻壮劳力上了水库,牛家山大队由牛德喜担任队长带领一百九十名轻壮劳力也上了水库 ,我们两家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各自办着大灶。水库大坝上鲜红的队旗迎风招展,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公社每天分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挖土方,挖的挖,用架子车拉的拉,用笼挑的挑,把土石运到大坝上,再夯一层一层夯实。那个年代,国家困难,集体贫穷,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上了大坝的都是轻壮劳力,他们吃着每顿二俩的玉米面饼,喝着每人一碗的白萝卜和白菜叶汤 ,睡着麦草铺,繁重的劳动,使人饥肠辘辘,半夜里饿醒。在冰天雪地里一干就是三冬。我们经常开展比赛,每次宋志诚他们大队提前完成任务,他们不愿坐在地上休息,经常主动帮助我们,我们两家在会战场地结成了友谊大队,我们两个在艰苦的岁月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这种友谊一直到他英勇牺牲,那年他才四十五岁。(待续)                           2 n$ _3 c) x" s; v& E
发表于 2011-10-21 07: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有一点需要指出,宋爱芳和田烈烈、杨秋花那两段,写得太粗,太概念化了。面对这两个难缠的女人,正是刻划宋爱芳的过人之处的,然而都是概念化地叙述过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北山人 发表于 2011-10-21 07:32 * |( o! Y* w. F* [  n8 F* W/ |
有一点需要指出,宋爱芳和田烈烈、杨秋花那两段,写得太粗,太概念化了。面对这两个难缠的女人,正是刻划宋 ...
/ [. b* k4 V0 ~+ [$ `! r0 a* e
周老师你好,你说的很正确,作者正在这方面修改。这个故事是作者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作者初次写作,难免有许多不足,请多指导。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你所下乡的李家河乡。希望你多做修改并推荐。文章还没写完,正在继续。
发表于 2011-10-22 22: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很真实等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陇州图片报道 于 2012-2-24 15:51 编辑
& a4 j' e( z" L) `$ W+ X5 e% B2 y& @. l
{:soso_e113:} {:soso_e12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k( N  I& x2 A" H% E; k

; {* X) `4 `* J: H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刚立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就降临了人间,放眼望去,黄土高原与天际顷刻连成一片洁白的世界,地上、房屋上全白了,树枝、树梢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好像千树万树的梨花竞相开放,就连公路两边的电线杆也成了一道道银色的线。庄户人坐在暖意融融的热炕上,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一朵一朵的雪花像美丽的精灵从天而降,快乐地在空中自由舞蹈,心里甜得好像六月里喝上了蜂蜜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看来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了。在下雪的日子里,庄户人往日忙碌着的身影变得慢下来,男人们围坐在火炉前热火朝天地挖坑,快乐的打发闲日。女人们则坐在热炕上悠闲的一针一线的做着针线活,嘴里还不停地哼唱着一段一段的秦腔戏或社火曲儿,这种恬静的田园式生活是城里人无法享受得到的。0 E2 x5 i: e0 i# U; D  v

+ d- N( M0 Y7 s' Z! Q清早,爱芳的男人李全福前前后后打扫院里的积雪,给缸里担满了水,喂了猪、饮了驴,饭后就到邻居家挖坑去了,爱芳和大女儿杏花收拾完灶房的活便坐在炕上开始做针线了。杏花今年已二十一岁了,在这一带已是大龄姑娘了,今年腊月将要出嫁,婆家在凤岭乡漆家川村,姓王,王家家大人多,祖孙三代八九个人哩,老婆婆等着抱重孙呢,已派媒人催了好几回了,结婚的日子已定在腊月十六。按照当地风俗,姑娘出嫁,必须给男方家的大人小孩每人做两双鞋,一双棉鞋,一双单鞋,眼看距结婚的日子只有四十多天,还有好多陪房没有做出来,娘: C! H9 \1 ~# \# W" l4 u- |
母两个起早贪黑,打灯熬油,不停地赶做,爱芳是个好强的女人,她把所有的事都要办得比别人略高一筹。今天她们准备给女婿的爷爷、爸爸、哥哥做棉鞋,她忽然有想起了牛大爷和小草,便自言自语地说:“雪下的这么大,天这么冷,不知他爷孙两咋过活着哩?今天咱也顺便给他爷孙俩一人做一双棉鞋,过几天我准备到牛家山去看望他爷孙俩。”杏花说“妈,你又在说牛大爷了,不要为别人操闲心了,牛大爷他们与咱们家无亲无故,管那么多事做啥哩”。“杏花,你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啊!人活在世上是很坚难的,谁都有个七灾八难。人有难处,就需要大家来帮,这才显得人和人之间有人情味,如果人没有了同情心和怜悯心,那就和禽兽一样了。何况你牛大爷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家的遭遇是一般家庭无法承受得了的,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是小草,她才只有八九岁,正是需要有人来关怀和抚养的时候。上次,乡上召开的“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先行”动员会,要求人人都要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美德,给老人行孝,特别是每个家庭的女人都要起带头作用,人常说:儿孝不如媳妇孝,就是这个道理”。“妈,可牛大爷不是咱家的老人,咱没有义务为他行孝啊”。“只所以牛大爷不是咱家的老人,咱更要关心和孝敬他,这样我这个妇女主任才能真正在妇女中起到了带头作用”。杏花还是不以为然,她总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这样做,爱芳看到女儿不理解自己,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她讲了许多过去的故事。
8 q, j% @; `6 E2 m  U2 @) O) x1 J3 U, I/ _
在你还没有出世的时候,你外爷在堎底下爆炸事故中,为了在废墟中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被山墙上边一截断檩子砸在头上,昏迷不醒,当时你牛大爷正在带领牛家山大队的二十几个青年突击队员参加救援工作,看到你外爷被砸,他立即组织十几名精干青年把你外爷跑步抬到县医院,那天晚上,天是那样的黑,也是那样地冷,我怀着你已七个月,挺着大肚子,在屋里走来走去,心急如焚,一夜都没有和眼。你外爷由于伤势过重,医生抢救无效,天不明就去世了,第二天上午,你牛大爷和公社的领导一块到咱家里来看望我,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当时就感觉到天象塌下来了一样,哭得死去活来,你牛大爷给我说“孩子,你不要太伤心了,注意你的身子,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哩,你爹是为救一个老人而牺牲的,他用他年轻的生命换回了老人的生存,是很令人敬佩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是伟大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以后我就是你爹,你有啥困难就我来帮你”。你外爷的灵柩在公社会议室放了五天,你牛大爷在公社守了五天,公社还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来自全县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各公社的领导以及咱公社的干部群众两千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我由于挺着大肚子始终没有到公社去,没有见你外爷最后一面,今天想起来心里确实很难受,现在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和懊悔。由于你爸爸是外来人(上门女婿),他刚来一年多,人生地不熟,人有老实,不爱说话,所以你外爷的后事都是由你牛大爷一手抄办的。在你未出世之前,你牛大爷和牛婆婆到咱家来了好几次,每次来都要给我带许多好吃得,有核桃油花馍、炖野鸡汤、烂的猪肉臊子、小米,山药等,说我怀着你,需要补补身子,还给你准备了几身月留娃穿的衣服和尿布。在临生你的前一天,你牛大爷把你牛婆婆送到咱家,让她来支应我,在月子里,既贤惠又勤快的牛婆婆,把屋里打折得的亮堂堂的,炕烧得热热的,饭菜做的香香的,衣服和尿布洗得干干净净的。她什么也不让我做,她常给我说
! ~2 V3 i* S6 e; t“月子里病针尖剜不净,特别是女人生第一个孩子,一定要调养好,休息好,顾忌好,不然哼哼叽叽一辈子,不是这疼就是那疼,啥药吃上都不顶事”。一直到你过了四十天,她还给咱家忙里忙外。春播开始了,地里农活忙了,人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我实在不忍心让她为了咱家耽误她家的日子了,我硬催着让你爸爸拉着咱家的大黑驴,把你牛婆婆送到了牛家山。在你满月的时候,你牛大爷给你带来了你牛婆婆早已做好的猫枕头、老虎帽子、猪娃鞋、青娃裹头、棉衣和单衣等,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杏花和咱院里的杏花一样开得分外绚丽,你牛大爷抱着你笑哈哈的说:“我给娃取个名字,就叫杏花吧,”我说“能行”,你爸也同意,杏花这个名字已叫了二十多年了。如今,你长大了,过去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了,牛大爷他们一家的恩情咱们永世不能忘记。今天,他在耄耋之年却无依无靠,确实令人寒心,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要把你牛大爷照顾好,直到养老送终。2 [7 x+ J& S4 w. F7 |9 m

$ A6 S% Y* F( R+ I) J在人世间,向善的人不少,行善的人也很多,但人们善的方式大有不同,有的人口善心不善,有的人心善行不善,有的人要求人对他善,他却对人不善。即使做善事的人情形也大不一样,信奉善恶报应者有之,祈求自身平安者有之,为子孙儿女祈福者有之。古圣贤说“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人生在世,德是安身立命的根基,善则是处世做人的本钱。这些为人处世的哲理我们是要汲取的
0 D0 R( x" s; o( t# m$ s" T杏花听了妈妈讲的过去的故事,她很受感动,她觉得人世间的事太离奇了,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在这贫瘠的深山老林里,人们为了生存不断的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了创造幸福,改变非人的生活条件,我们的祖父辈前仆后继,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可是到了晚年他们依食有忧,特别是象牛大爷这样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是很成问题的,何况还有无生活能力的小草,谁来照顾他们呢?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她决心支持妈妈的行动。她和妈妈一针一线的做着,傍晚,她们已做好了两双棉鞋,杏花还给小草做了一对棉袖筒。6 z3 h* x$ D8 z* I/ R$ V
0 \$ z8 C8 o( w9 @- 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 E& q* z5 r( k0 I% [( S' g( S1 {$ l/ E' ?5 H' l
雪下了好几天终于停了,早上起来,红红的太阳从东边山顶上懒洋洋地升了起来,照在人身上一点暖意都没有,寒风一阵一阵地吹来,不由使人浑身发抖,人们紧闭门户,“猫”在屋里不敢出来。' Y+ H# j, h3 `. a7 _* D

8 B2 Y; V" X$ Y- `: ?' {/ D/ U爱芳已决定去牛家山了,早上起得很早,她把已做好的两双棉鞋和杏花作的棉袖筒装进了双环缔丝兜兜里,另外还准备了一袋子锅盔馍和油花核桃馍,给丈夫和杏花把家里的事安排了一下就出门了。
+ N2 A4 ]* O& Q( f, X, h% R% k& c& H' V& k* R
昨晚,爱芳已给丈夫说了去牛家山的事,丈夫李全福表面上答应她,但内心很不情愿,但又觉得爱芳的作法是正确的,他也不便阻拦。自从他进了宋家的门,家里的一切都是爱芳说了算,这不是因为爱芳霸道,蛮不讲理,而是应为她太聪颖了,太泼辣能干了,太爱管“闲事”了,她做过的事全村人没有不赞同的。村上安排的工作她一件都不放过,件件落到实处,家里的事她管理的井井有条,就连地里的活她都干得有模有样,每次犁地,她都要紧按槳把,全福在前面牵牛,她怕他把地犁不到。秋播撒化肥,撒种子都是由她一个人来完成。李全福只是站在地边看着,完全成了辅助劳力,这和其他家庭相比完全打了个调。因此,庄里的爷儿们走在一块,经常挖
( O, ^+ a9 }- @7 w) M苦他,潮笑他,给他起了好几个不雅的绰号,每次他都气得脸色发红,气不打出来,但回到家里以看到爱芳一切都烟硝云散了。爱芳是很爱他的、很尊重他的,她认为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爷儿们,因此,吃的、穿的、用的都给他准备的好好的,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上门女婿虐待他、看不起他,他们相濡以沫,从不为过日子的事闹别扭,在这对夫妻相敬如宾的气氛中他们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很令同村庄户人羡慕。三个孩子也长得有模有样,顺顺溜溜的,很讨人喜欢。可就是家里没有了老人,每当看到别人家里的爷爷婆婆带着小孙子走亲戚或者跟集,孩子门总感到缺少了什么,回家来总是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们没有爷爷婆婆呢?特别是军强缠处爸爸妈妈问个不休,他多么盼望有慈祥的爷爷婆婆伴随在身边。" d. P$ \+ k: D  Q& A( r
1 n! U+ S- z: @
李全福是甘肃上峁县柳条沟人,老家条件极差,荒山秃岭,土地贫瘠,常年不下雨,当地流传着“古有上峁,到处荒漠”的说法。五岁时,因闹荒灾,母亲被活活饿死,他们弟兄五个在父亲照管下,寻吃讨要,靠政府的救济度过了六十年代初的饥荒。因家里贫穷,两个哥哥错过了上学的年龄都没有上过学,自小就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父亲觉得再不能耽误了三儿子,就省吃减用供他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他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就是家里太穷了,就连学习用品也常无钱购买,在县城上初中时,他常常背着同学晚上到街上偷撕大字报和标语钉作业本,学生灶上壹角贰份钱一碗的素面他都吃不起,父亲给他捎来的玉米面餅也只能吃三四天,经常饿的心里发
; s% v8 J, F! S8 C* f4 N慌,四肢无力,每到周末他就迫不急待的赶回距县城三十多里的家,吃上一顿少盐无醋的“饱饭”。衣服常常是弟兄几个换着穿,并且是补订压补订。在这中环境下,全福初中毕业后就再没有上学,其原因:一是因为家里穷,二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运动扰乱了教学秩序,学校停课,学生都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回来后他跟着父亲和两个哥哥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有时带着两个弟弟到附近的新窑煤矿拾碳渣,在煤矿他看到工人们个个戴着安全帽,穿着统一的服装,吃着雪白的馒头和肉菜,喝着大米稀饭,他看得眼馋了,很羡慕他们,想和他们一样当一名煤矿工人。他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把他痛骂了一顿,说“宁当地上的狗,不当地下的有”,“宁愿饿死,也不下煤窑当煤黑子”,坚决不让他到煤矿当工人。可后来时间不长,背着父亲他还是到煤矿报了名上了班,由于他在工人中文化程度高,并没有下几天煤窑,就在矿上干了统计工作,工作干得很出色,深受领导的厚爱。二十岁那年的冬天,全县征兵工作开始了,他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新疆伊犁军分区当了一名汽车兵。新兵连里分来的都是陕甘两省籍的青年,正好和王全林分在一个班里,两位农家子弟很有共同语言和爱好,共同的军营生活,使他们结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不到一年时间,他们不但就学会了开车,还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的车队驾驶着“东风牌”大货车,走便了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塔克拉马干沙漠、昆仑山巅,广袤的新疆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们复员了,仍旧回到那可爱的小山村。全福回到家里一看,心凉到后背去了,五年来家里仍旧没有多大的变化,变化最大是父亲,满脸皱纹,脊背驼了,两只手指头湾的象榆树根根,不到六十岁的人,好像七十多岁的老人一样,两个哥哥都快三十岁了,还未成家,两个弟弟都已二十多岁,四弟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经常花钱吃药;五弟正在上兰州上大学二年级,还需要家里供养。家里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还是住在爷爷留下来的又矮又黑的旧房子里,得看到这些全福哭了,他觉得父亲太可怜了,一辈子活得太窝囊了,决心要改变家里的一切面貌。可他部队回来几个月了,“老虎吃月亮哩没处下爪爪”——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忽然又想起了王全林,他要到陕西这边来会见一下他的战友,让他给自己想点办法,指出一条生活的道路。这是一个大地回春的季节,远山如黛,绵绵的春雨把山野打扮得嫩嫩的、湿漉漉的,棉絮般的薄雾在山间漂荡,嫰绿的麦苗已走过漫长的冬天,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山坡上的迎春花含羞地打着朵儿,在春意料峭的寒风里竞相吐艳,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它是春到人间的第一花。黄绿相间的景色把早春二月的黄土高原点缀得多姿多彩,站在山峁上举目远眺,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展现眼前,不由使人留恋往返。李全福搭乘班车经过三个小时的旅行才到唐家河,然后又步行三十多里到达宋家山,一路上的景色使他惊喜万分,同样在一个蓝天下,同样处在黄土高原,何况陕甘两省比邻,为什么这里的风光与他的家乡迥然不同,他不断思索着。
6 C" y3 b4 X: I+ v3 [( d% ?4 ~# b+ Z* T8 T% c4 k- q" h) d& r
王全林复员后,就被乡上批准当上了宋家山村的团支部书记。这天王全林他们正在召开团支部会议,准备发动全村团员青年参加全乡春季植树造林大会战,团支部班子共有五名人员组成,宋爱芳任团支部副书记兼任村妇女主任,其他三名任团支部委员。由于通讯不便,李全福没有提前给王全林打招呼,直接找到村上,他的到来使王全林喜出望外,两位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分别半年今日有相逢了,他们百感交集。团支部的全体人员热情洋溢地迎接了他。特别是爱芳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倒茶递烟,很有未曾相见曾相识的感觉,只见他一米八的个头
# M. V9 c' s! R6 X+ C& W+ n( T3 H" k4 \- V! J5 r" E9 \" I
一身合体的没有帽徽和领章军服,衬托着英姿飒爽的军人气质,确实招人喜欢。他们山南海北的谈了很多,一直忘了吃饭,还是在爱芳的提醒下,王全林把全体人员邀到只见家里,让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迎接了全福,招待了大家。爱芳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灶房给全林母亲帮灶,全林妈妈在爱芳面前不断地说全福这好那好的,说得爱芳脸上一阵一阵发红,她心里已经喜欢上了李全福,可是她嘴里始终没有表露。
2 x0 Y8 @8 v) ^( [# Y% Q
3 `% D2 V( ^( Y# h7 F2 Z转眼一月时间过去了,全福几次提出要回老家,可全林始终不让他走,这对昔日亲密无间战友,今日好像一对同胞兄弟,在王家门里出出进进。全林母亲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实、憨厚、勤快的孩子,她也知道了全福的家境,她想把他挽留在身边,至少留在他们的村里。她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到宋家山来 “倒插门”,给爱芳当女婿,她把想法说给全林,全林说“这对全福太不公平了”,可他又想“爱芳能同意吗?爱芳的父亲能答应吗?”晚上全林和全福谈了半夜。全福已满口答应了这件事,在宋家山这些日子里,全福已初步了解了爱芳,他也很喜欢这委姑娘,可他很自卑,他想他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吗?谁给他们牵线搭桥呢,谁到爱芳家去说呢。全林觉得自己年轻轻的去说这样地事怪怪的,就打发妈妈去了趟爱芳家。
2 T% h% c9 \1 {* Z& D. b6 d/ d( \* y/ E
爱芳家只有父女俩,父亲宋志诚由于担任宋家山村的党支部书记,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到市上县上开会,就是为乡上和村上的工作奔忙,家里经常只有爱芳一个人。全林母亲来到爱芳家,看到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院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姑娘正在院里给他父亲洗衣服,爱芳很有礼貌的让全林母亲到屋里坐,并倒了一杯热茶。“你爸呢?”“我爸到县城去了”。“姨,你有什么事啊?”“我今天有一件重要事要和你父女两商量一下,可惜你父亲不再家”。爱芳已猜出全林母亲来的意图,笑着说:“姨,你有啥事就对我说吧。”“爱芳,我想给当一回媒人,说个女婿。”“姨,我还碎着哩,”“你还碎着哩,你都二十多岁了。”“那你说的是那里的。”“就是你全林哥的战友,现在我家住的那位从甘肃来的小伙子,你看咋样。”爱芳一下子脸红到耳根,底头笑了笑。全林母亲已看出了爱芳的心思,觉得这事十有八九就成了,于是就说“爱芳啊,你爸回来了,让他到我家里来一下,就说我有事找过他了,我走了。”“姨,那你慢走吧。”爱芳站在大门边一直看着全林妈走上了沟对面的坡俭,一种特有的羞涩感和对未来充满幸福的感觉荡漾在姑娘眉宇间,她若有所思的望着远处山坡一片片盛开的山桃花,好像感到天上绚丽的云霞降落到大地上,给人间送来了幸福和吉祥。, q4 K( h" Y# p8 w1 x/ y
2 S3 Y) n* G  w$ [& L7 z1 A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3 T8 R( ^; F+ r( G
8 o5 M/ J" G0 |7 I1 q
爱芳走在去牛家山的山道上,路上到处是积雪和薄冰,脚踏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凛冽的寒风嗖嗖的刮着,吹得人脸和耳朵象刀刮里一样疼。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沟沟岔岔到处蒙着一层厚厚的积雪,路边蒿草上的积雪象一朵朵将要采摘的棉花朵,几只漂亮的喜鹊在核桃树上跳上跳下洽洽的叫着,太阳已从东边的山顶上渐渐升高,放眼望去,雪后的黄土高原美丽多姿分外妖娆。爱芳围着一条大红色的拉毛围巾,疾步走着。她心里不断的想着牛大爷和小草在这寒冷的冬天该如何生活。突然,一股冷风吹来,脚下一滑,打了个列颠、险些掉到崖下,头上的大红拉毛围巾被风吹取好远,掉到崖下的枣刺堆里,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围巾取上来,拍打了上边的积雪,拾净了上面粘的枣叶,很爱惜的把它围在头上,又赶路了,一时她浑身上下暖和了一截子。围着这条围巾,她又想起了远在西安的燕子大姐和华荣大哥们。三十多年前,他们响应毛主席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伟大号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在这穷乡僻壤经受了人生最严酷的磨练。那时,他们大都十八九岁,离开了校园,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温馨的家园,从大城市来到山区农村,开始了独立生+ Q2 R, _7 a8 ~& P) I# p
活。他们不会做饭,冬天不会烧炕,不会缝补衣服,不会种庄稼,也不识别农作物。可是他们对这里一切都很感兴趣,他们跟着农民伯伯在这广阔天地里,起早贪黑修大寨田、修路、种地、放羊、喂猪一干就是四五年,最后他们带着乡村淳朴的气息陆续返城,走上了新的岗位。当时爱芳只有十三岁,由于母亲难产去世,只上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给爹做饭,喂猪喂鸡看护家园,父亲宋志成经常忙的不可开交,一出去就是几天不回来,爱芳一人在家里无所事事,经常跑到知青队部去玩,知青队部距她家很近,她认识了燕子、秀丽大姐姐,华荣、张隽大哥哥们,这一群青年人,长得细皮嫩肉的、说话文文气气,为人处事有理有貌,庄里人很喜欢这一伙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 ! \- S) `8 u+ ~( e3 O' 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0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e181:}{:soso_e183:}
发表于 2012-2-29 15: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北山人 于 2012-2-29 15:27 编辑 * [: f3 W! d% x5 V4 E
: F7 P1 [- \) w5 }5 L3 [
看到这儿,我猜到了。这实际上写的就是李家河乡(现在成镇了)三成村的李巧梅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对她,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就是把这样一件事写小说,这里边的说事就太多了,似乎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但就目前的小说来看,我略地感到,一是概念化的痕迹是比较重。二是表面化的痕迹过强。按照目前作者的构思来看,只适合写报导而已,用小说的形式来写,似乎还差很多。
发表于 2012-2-29 15: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李巧梅和我是一个年龄段上的人,我们之间相当熟悉,直到如今,她的外孙女还常在我家住,她的女儿在西安住院看病,也是住在我家,但我尚没有写她的思想准备。我说的意思是,我还欠缺一个由真人真事——综合整理——提纯升华——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发表于 2012-2-29 1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吕双平是谁?能否认识一下?如他确实要写,我想和他面谈一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11-1 06:49 , Processed in 0.8016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