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5|回复: 0

[转载] 关于社火你知道多少?(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2 15: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黄龙县的传统鼓舞——黄龙猎鼓是活的表现这一场面的民间社火形式,表现了古时黄帝部落狩猎的场面。舞时,鼓手面戴虎、豹、熊、狮面具,身着象征性的兽衣,肩披长发,头戴冠冕是古代狩猎巫术的遗存;在这里狰狞凶悍的面具产生了强烈的巫术效果,图腾演变为面具。面具的产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信仰随之也产生了变化,巫文化中的信仰就是其中的一类。巫一旦戴上了面具,似乎就进入了忘我的神灵世界,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于是面具就是一种神化符号,到了商、周时期,这种傩面纹反映在青铜器上,寓意驱魔防邪,这是中国傩文化在青铜器上留下的社火脸谱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信仰范围逐步扩大,在周时形成了三大祭,即蜡祭、雩祭、傩祭。三大祭都有头戴面具的巫、觋操作,于是面具成了他们的专利。战国时代,面具不仅作巫术之用,民间盛行戴面具进行表演。秦统一中国后,集六国艺人于咸阳,将民间戴面具表演更名为角抵戏。因而咸阳角抵戏尤盛。司马迁说秦二世“方作觳抵由徘之观”。据《史记·秦本纪》,秦人的老祖宗女修吞了玄鸟蛋才生了大业,秦是一个鸟图腾的部族,所以“凤鸣岐山”、“吹箫引凤”都是西秦的掌故。到秦文公时得宝石在陈仓修祠而祭,它的神是两只山鸡,这就是宝鸡地名的由来,现宝鸡地区的社火脸谱图案多用羽毛纹样和鸟嘴图形,如雷神就是鸟嘴,这与秦人的图腾崇拜有关。到了汉代戴面具为戏的内容更多。并称戴面具歌舞的巫人为象人,《汉书′礼仪志》中说:“朝贺置酒,陈前顾后,有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指的就是面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汉代一样,《南齐书》中记载:“角抵象形杂技,历代相承也。”面具已是相当马戏、乐舞表演的主要装扮形式之一。在这一时期西亚的面具舞东进,对中国的面具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北周的《成舞》明显地受到了西亚面具的影响,一是阵容宏大,舞者八十多人都戴面具;二是内容异域化,动作“作羌胡状”。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面具舞要数从北齐一直流传到唐代的《兰陵王》了,这个舞又叫《代面》,主要的特点就是面具。兰陵王姓高名长恭,一名孝,是北齐皇室的遗胄。他的武艺高强,遗憾的是模样长得太秀气,甚至有女性味道,所以看上去人威武。后来他做了一副狰狞可怕的面具,打仗时戴在头上,果然所向披靡。有一次,他被北军队围在金墉城下,事态十分紧急,于是他从容地戴上面具,让弓箭手作掩护,带兵冲出重围,一举取胜。
+ P0 r0 z. d/ z3 `% J1 I    隋唐的而具舞已经相当广泛,据史书记载,每逢年节,很多艺人涌向街头,头戴面具,身穿彩衣,在广众之处献艺,就连拉车的牛也用猛兽面具和虎面具蒙将起来。唐代国力鼎盛,傩舞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据《新唐书·礼乐志》载,唐代大傩之礼“选人十二以上十六以下为伥子假面,赤布挎褶,二十四人为一队,六人为一列,执事十二人,赤愤、赤衣、麻鞭;工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士,假面、黄金四目。其一人为唱师,假面、皮衣、执棒;鼓、角各十,合为一队……”可见唐时的大傩仪已达到高峰,不仅宫廷的傩仪表演规模宏大,里社的傩舞活动也很繁忙。《秦中岁时记》中反映说:“秦中岁初日,傩作鬼神状,二老人名为傩母。”这是陕西傩舞表现家庭关系的面具节目。
; T5 T/ {) M7 r  到了宋代傩舞、百戏等走人了民间,同民间杂耍结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社火表演,面具也逐步向社火脸谱转化,但这些脸谱的特定形象早已存在了许多年,并不是随着“社火”新产生的,它只不过是一次人的融合。此时的社火内容相当庞杂,《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末年的一个春天,宋徽宗赵佶在开封宝津楼前观看社火。其中有一《抱锣装鬼》节目,过程是这样的,开始一声炮响,谓之“爆仗”,四面焰火喷放,在烟雾中,头戴面具,叫“抱锣”。接着又是一声炮响,面涂青绿,戴面具金睛的“硬鬼”手执刀斧上场,还有 “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骷髅状的“二三瘦鬼”……神鬼销匿后,上百勇士上场表演格杀,他们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跄”,就充分说明了北宋的社火面具已向脸谱方面过渡。到了元代,始于中国北方的元杂剧繁盛起来,元杂形形式精练、体例严谨,生、旦、净等行当齐全,节目内容也很丰富。如《单刀会》、《西厢记》、《赵氏孤儿》等等过去的面具已不适应戏曲人物的神情表演,加之元政府命令禁止面具舞,元杂剧吸收了社火杂剧的化装经验,在净、丑人物脸上抹红、黑、白等色,例如关公红脸、李逵黑脸等。同时民间社火也吸收了元杂剧的脸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二者相辅相成的发展。  5 d2 j. v6 G3 M9 @- y
     明代以后民间社火逐渐繁荣并达到了高峰期,成为民间最盛大的庆典娱乐活动,时间也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前后,社火表演的形式和节目也急剧扩大,它比较注重造型模拟表演,唱多说少,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社火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除了古代图腾崇拜、傩舞、巫术百戏等遗存外,又接纳了戏曲舞台等内容,可以说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清野史都容纳了进来。8 C: \/ O4 i4 H
    当代社火继承了明清的习俗,在种类和表演上更为丰富和开放,但是在我国许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社火表演已成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或商业服务形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常能看到一些老年人穿着戏装在扭秧歌,很多庆典活动上也能看到鼓舞、狮舞等等,表演的节目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火,它的脸谱只是一种装饰性的涂抹。而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社火形式,如宝鸡地区的陇县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有群众自发参加的十万人左右的社火表演,这些社火大部分以传统节目为主,其中也有随机增加的和商业性的。每年正月十五宝鸡陇县闹社火,有超过200多个班子参加,表演的项目有:平台芯、高台芯子、民乐队、火炮、旗林、鼓队、车队、车芯子、压阵亭子、出手芯子、跷跷板社火、步社火、抬社火、背(挈)社火、马社火、耍狮子、舞龙、跑纸马、旱船、高跷等等,场面十分壮观。其中有不少是传统内容如《黄帝战蚩尤》、《神农氏拿野苗》、《西游记》、《封神榜》、《白蛇传》、《水淹慈州》、《卧薪尝胆》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火脸谱和其演变的一些蛛丝马迹。
; {) o) C! t- W$ i( p" j% R3 @9 @    社火形成后包容性非常大,凡是群众喜欢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社火的节目,但从传统的社火表演中能看到它始终贯穿着祭神的宗旨,在人们心目中觉得社火扮演得越好、越美,就越能显示出人对神灵的祭祀和虔诚性;神灵越喜欢,人的娱乐性也就越大,形成人与自然、神灵三位一体的美好境界。祀神应该是社火的根本,其他均是辐射物。社火活动如离开祀神这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社火将失去它原本的精神文化内涵,逐步走向消亡,社火脸谱也将会失去它的本意,成为死的博物馆的陈列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4-29 17:22 , Processed in 0.1235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