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6|回复: 11

[参赛作品] 知青的老房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0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头 于 2011-4-28 13:51 编辑
( e2 y. }" i% r; t
6 m+ E+ D/ G7 o6 U. I
知青的老房子
    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有一个值得我们纪念和赞扬的劳动者群体,他就是曾在农村下乡的老知青,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少人淡化了,而他们激情的岁月在农村留下使人难忘的岁月。请看——
8 Q* X  U" Z8 C0 K8 F: Y- l
知青的老房子
(石头/随笔)
8 N, X) L) @- ?; U' ^# f
      
       五一前夕,由于一段紧张工作的缘故,特别期盼外出放松一下自己。便利用双休日,骑上摩托车从县城行程12公里的路程,来到生我养我的故乡——陕西西部某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 e0 E2 Z3 M5 W# q; N8 I0 ?5 I
        刚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那座60年代所盖的8间知青老房子,怀着对它的留恋和美好憧憬,不由将摩托车骑到了它的跟前,眼前的旧房子虽说是土木结构,土坯墙体多处已裂逢,门窗还完好无损,但它的骨架还毅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门上原来写的“学习毛主席语录、农业学大寨”等几个大字,字迹虽然已斑剥漫涣,但还能辨认出来。1 l  R  A) i8 ]
        这8间知青房子是1964年西安市下乡知青所住过的老房子,距今已有50多年了。当看到它时,眼前隐隐约约浮现出知青那时在房子所生活的画面,不由将我带回到知青那段生活的往事。
' w4 l9 |( r7 P5 r        1964
年,年幼的我听到大人说村上要来一批知青,我由衷的高兴。时过几天,村上来了几个大姐姐、大哥哥们,就住知青房里,我家与知青房是比邻,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不过15、16岁,最小的才14岁,刚到农村后,有些连饭都不会做,也有的知青还把小麦当作韭菜。当下地干活时,连劳动常用的铁锨、锄头都不会拿,还把小麦当作草除掉了。听了村上人说的知青这话,我也感到可笑极了,从那时被农民称为西安来的“洋人”,这8房间知青房子也自然成了“洋房子”了。# d1 s% G. }1 `. U' I5 q
        经过几年在风雨中的锤炼,知青房子所有住的知青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慢慢地对农民产生了感情,年幼的我也只知道与他们玩,好动的我很快成了他们在全村小孩子中最喜欢的一位,也常到知青房子去和他们玩。那时,我家父亲去世,家里只有我们孤儿寡母5人,知青房子住的知青在我家出进也感到十分方便。记得在知青中,有两位女知青不会做饭,细心的母亲看在眼里,就常叫她俩到我家吃,还为她俩教着做饭,后来其中一位叫赵宝琳的知青就认我母亲为干娘,从那以后,我家又多了一员,宝琳姐深受我们兄弟姐妹的欢迎,无论什么时候她进城,都免不了为我买些好吃的。一次,宝琳姐为我买回来几个又大又红又圆的东西,我高兴的拿起就吃,又苦又涩,宝琳姐看到我齿牙列嘴的样子,笑着说:“这个不是这样吃的,要剥去皮后再吃呢。”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桔子时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 q/ Z# z' D5 h
        那时,我家很穷,兄弟姐妹四人穿的衣服都是补丁踏补丁,有时候家里常常揭不开锅,母亲经常带我挖野菜,刨树皮吃,但母亲不论家里吃什么饭都要为俩位女知青吃,有时母亲做饭时,宝琳姐从知青房子来为母亲烧锅(柴火),一边烧锅一边唱歌,这样时间长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喜欢听她的歌声,她的歌声在知青房、在全村时常回荡,慢慢地成了全村人的半台戏。
记得那时全队有18户人家,有98%的人不识字,这些被下乡知青看在眼里,他们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扫盲活动,就在这座知青房里腾出2间房子,举办了扫盲夜校,你们还利用工休时间,为山村的年轻人手把手的教认字、写字,通过一系列扫盲活动的开展,有50%的人走出了盲区,简单的常用字都能认出、读出、写出来,还能算一些简单的账。从那时起,全队农民对没有文化有了初步认识,迈出了人类进步的一大步。
        在几年知青房子的陪伴中,将我也带进了学龄儿童,在上学的第一天,学校一位戴眼镜的知青关切的问我这、问那?我只是低头不语,有口吃病的我好不容易开口了,我越急越咬不真字,她越听越听不懂,就在这时,她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上课时有意识叫我在课堂上发言,有意识地让我与其他同学交流,慢慢地我内心那种自卑感也消失了,后来学校“六.一”文艺汇演时,她还将我编入表演者之列,不论在那儿汇演,都让我参加。在放学的路上,每次遇到雷雨天,都是她背着我回家。
        而这次我同样也是回家,却收获的是不同的效果,又一次看到了知青的老房子、门上留下的字迹、还有他们为这里的穷山恶水的改变所付出的,他们同样是劳动者的一员,但是,他们曾付出的最多,却收获的最小,愿我们每个人记住那段历史,在我们生命的源泉中,有着知青的艰辛,也有知青的欢声笑语,更有知青为我们改变山村面貌留下那段艰难的痕迹,用那座座房子的足迹,变成了如今的现实,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留恋最深的老知青,你们同样是如今新农村的构建者、劳动者,农村到处留传着你们的身影,让我们共同高唱一支知青劳动者赞歌,一同去追溯知青在农村所留下的难忘回忆。

: e* _, N% Q1 p

" }# E  L9 X9 M& p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4 0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发表于 2011-4-24 08: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发表于 2011-4-24 1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回复 石头 的帖子2 r4 f  r% R+ ~( h# s2 _

, ^1 b' W1 Y$ v4 h0 A1 n在知识青年下乡的年代里,促进了城乡文化生活得交流,那个时期是咱们县上文化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县上每年都要举行篮球赛,每天下午都有比赛活动,还有排球、摔跤等项目的赛事,水平是相当高的。在农村,受知识青年的影响,年轻人开始穿制服,对大裆裤感到不习惯了,开始淘汰,早上起来也学着知识青年刷牙,慢慢尝试城市生活,对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发表于 2011-4-25 0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一个时代!2 p4 c/ ^3 C& [1 e) i% V- S
我们队的知青是69年从西安来的!% E* v+ a" p  e+ y
初来时住在窑洞,后来生产队给盖了当时队里最好的房子!" j! x$ I; _& R: q2 j( B, o
我们队自然条件好,对知青不错,考虑到知青是年轻人分细粮和油比农民多,我们队劳动工值也高,知青表现很好,后来还带来两个女知青!
5 e! o3 r% S& r, ?3 D% F十多年前知青们还回来过,留给生产队5000元钱。
' x7 y4 v& R4 o* U
发表于 2011-4-25 14: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还是应该回手过去。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多么难忘。
发表于 2011-4-25 2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对知青的印像只停留在别人的传说中和文字上,但是我知道即使是现在,好多山区农村的老人们仍然记得他们,我也亲自见过好多老知青返回当年插队的村子为第二故乡作贡献,虽然当年的下乡对于知青而言是不幸的,但是农村人却记得他们的好。
  A# A; k# c7 q楼主对知青的感情代表了陇县人民淳朴善良的一面。加五分
发表于 2011-4-27 1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写五一前的活动,很实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1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感谢以上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还进一步对此稿进行了修改,请朋友指导。
发表于 2011-4-28 1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似乎还有修改的余地。比如赵宝琳,唱歌是她的一大长项,围绕这个可引申、生发,虽然你改动时把沈大红的名子删了,但痕迹犹在。总之我的意思是写就写一人,不要满铺。当然可以从知青的房子说起。
发表于 2011-4-28 17: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北山人 于 2011-4-28 17:33 编辑
) a: V3 E& N, {# `0 X; `5 V' g7 Q( \6 K( V* c( J# p, a7 y/ U$ B
你知道不,自从薛全贵走了以后,赵宝琳老得多了。家里又接连出了些事,她现在过的很不理想。写给她一篇美文,我会告诉她的。这可能也对她是一种安慰。你明白吗?) n( }! s' p/ {* V( I) g
. R! i2 i' Z8 k( F  {! L
$ x6 n; ]/ U5 ?) o, L" V1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和鼓励!!我还会修改的,其实赵宝琳姐的情况我都知道上,我专门为她要写一篇。问好各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5-17 22:25 , Processed in 0.0588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