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0|回复: 11

[散文] 一个人和一座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伟大历程〉网络征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9 2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和一座城,永远是休戚与共互为依存的对应关系。犹如角色和舞台,生灵和山脉,奔马与草原,矿藏与大地,单词与辞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延伸和穿越层面来说,连接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哺育和反哺的精神脐带则地老天荒,绝不会随物质意义上的湮没辗转为一个稀薄的传说。历史的推进力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地叠加,把多少昨天还如日中天的绚丽粉饰和装贴像抹去蛛网般无情地剔除,只把那些经得起阳光淬砺的真实镶嵌进纪念碑。一个人和一座城,像战士和堡垒,儿女和母亲,游子和热恋的家园,长相厮守,生死不移。拜读老共产党员肖明德的遗作《我的经历自述》,我不时被逝者对他以身相许的这块土地和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谦卑折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胸襟,一位世纪老人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遗产,人民政权官员应有的风范。) p' V% O% @; }2 [+ O, L
                 一个人和一座城,把我的视线牵引到六十多年前那个黑暗与光明、腐朽与新生决战前的伟大瞬间。随着肖老娓娓的叙述,我看见阴霭浓锁的陇州城,看见残缺的城堞和破败的街市,看见阴森的钉满铜钉的城门,看见城嫱上被荒草覆盖的新亥年的攻城标语,看见城壕里那些掩埋造反者尸骨的野坟,看见清廷州官和守军留在城垛上的弹痕,看见独裁者们示众革命者头颅的木笼在晚风中摇曳,看见过境军伐为欺世盗名竖在城门外的石碑,和石碑上混杂着恐赫与标榜的语焉不详地碑文。我看见一九四九年的夏秋之交,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解放了关中地区。风雨欲来,西秦各县敌伪政权惶惶如丧家之犬,犹作困兽斗。此时的肖明德,已是经受过多次地下斗争历练的进步知识分子。他编辑过宣传共产主义的校刊《生活简报》,自办过《时声》周刊;成功的发动过驱逐新街镇反动镇长张子烈、争取县功镇“义成粮店”为我党资助十二万元活动经费的活动;他经受了风翔国民党党部审问的考验,和战友绘制整理抗战时期国军骑三军在陇构建的防御工事,搜集陇县伪党政军机构设置暨编制和武器装备;为配合我党风翔游击队伏击战,深入虎穴,接近国民党千山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成功刺探国民党207师由麟游返回宝鸡的准确日期;他领导县功镇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发动了驱逐反动镇长的斗争;一九四九年初春,胡宗南摄于解放战场上的我军威力,伺机退守汉中,为寻找与解放军顽抗的炮灰,以封官授阶为诱饵,在陕西各校发动学生随其从军,去汉中受训,一度在学生中引起混乱,有不明真相的学生还准备响应,他利用校刊,揭露敌人的阴谋,风师竟无一人上当,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为打破敌人的白色恐怖,他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多条战线的对敌斗争,对敌伪上层分头争取、分化、瓦解,化解了敌人的清乡,弱化了与我军的对抗……
( i" v+ L: i2 Q& @5 |" K                    风雨远去。回首那些惨烈峥嵘的往事,暮年的肖老仍有几许心旌激荡,更多的是曾经沧海的恬淡。一切归于党,归于人民,归于这块土地,归于为追求公平正义英勇赴死的战友,归于真正因国际歌而集结在共同信仰下的同志。忆而慎议,叙不自夸。回归真实,境界自显。他不以勋章去与现实作等值兑换,不以付出而追讨超额的嬴余,不以曾经的辉煌去与一切不公正叫板,不用传记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试探。通读肖老的回忆录,我深感真理是朴素的,假话才充满了浮夸。他没有香车宝马,没有高赀豪宅,没有官宦辈出,没有子承父官,不求世代显赫,没有众星捧月的声势,没有上呼下应山呼海啸的自夸,没有时下成功人士向桑梓炫耀的璎珞。但是大道无声,清水无香,老人留给我们的非权力影响是如此的绵延悠长,久久在我们的内心回荡。
  H& I5 Z, b( c1 J7 D6 c                  这就是我拜读《自述》的全部理由。
" Q" C$ V# C$ W- o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一九四九年初夏。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大西北。关中平原已经解放,西府地下党组织面临半是接收,半是迎接,与负愚顽抗的千陇反动政权的最后决战。浩浩荡荡的铁流沿着宝平路走来,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几乎兵不血刃的解放了千陇两县。中共陇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刘章天和八十多名干部在娘娘庙煤矿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职工大会,宣布新生的人民政权接收煤矿,委派了党代表,号召全体矿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加紧生产,支援解放战争。肖老随队伍沿南路继续行进,进人陇县城。我看见肖老和他的战友难抑自豪和欢喜,亲手张贴出宣告陇县人民政府成立的第一号布告。这一天,标志着西府的全境解放,标志着这块先秦文明的发祥地重获新生。近代史上,这一天值得大书特书。此时此刻,将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历史分水岭。这一天,距天安门城楼上的礼炮还有六十五天。这块因闭塞难以被地理板块划分,汉唐以来属陕或属甘都无所归倚的山城,辘轳、水磨和马车是她的生产力标志,街市上倒斜的门脸像多米诺骨牌。这个自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却为上下五千年华夏奉献不出一个陇籍的历史名人或准名人,充其量,在历代统治者们穷兵黩武时,才偶然想起这个可以肆意苛征捐粮,而不会遇到反抗的地方。我看见一腔热血的肖老和他的战友们在虔诚地张贴着那旭日色的布告,看见围观的古城百姓眼中浮动的希冀,听见陇坂深处传来阵阵炸响的春雷……1 o6 z# e0 w9 R8 a2 f
                   弹指间,当年的风华青年已是耄耋老者。在肖老的回忆里,面对历史,没有挟功倨傲,没有媚俗趋附,没有对历史左右逢源的戏说。穿越时空,逼近真相,探寻真理,对领路人始终充满了割舍不断地感恩;肖老饮水思源,对前躯者满含敬重。他接识的第一个共产党员葛世民,有着在四川大学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经历,有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又被营救出狱的历险传奇,领路人的学识、谈吐、练达、胸襟和睿智,深深使他折服。大解放前的那个春节,年青的肖明德借汇报工作之机,在葛家小住两日。罹霜的千河两岸“晨曦微露 ,寒气袭人,”两人不是“沿着下凉泉村与白家河之间的南塬上散步,”就是围炉夜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宛如昨天。肖老在自述中多次提到的另一位,是解放后曾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共产党人郑作舟。他曾多次在中共地下工作据点倾听郑对革命形势的精譬分析,共同畅谈憧憬中的新中国;他和郑并肩完成了地下党交给的绘制敌军防御工事战壕碉堡的艰巨任务,刺探国民党207师行动时间的情报,与郑并肩承担了建立陇县新政权的重任,共同组织领导剿匪反霸,动员陇县县境内几股匪首和蒋军头目缴械投降,为完成第一野战军解放青海、甘肃和大西南的支前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披肝沥胆。在肖老《自述》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洋溢着对前贤的敬重,他不因前躯者们的缺席而篡越自重。他用自己的人品昭示我们:谁怎样面对历史真相,历史就会怎样回馈他本人。
2 o' o, ~7 |& t                  “我们共产党人就像种子,人民就像土壤。我们无论到了哪里,都应该生根、开花、结果,和那里的人民在一起。”“只有不称职的干部,没有不称职的群众。”这些谆谆教诲,我们曾经耳熟能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有多少人还把这些教诲奉为左右铭,用来警策和反省自己呢?朱毛红军从没有责备过井岗山的贫穷,中央红军从没有嫌弃过陕北的闭塞落后,相反,他们自豪地向世界宣称自己的军队是小米加步枪,他们称延安是哺育自己的亲娘。离开延安已几十年,我们的周总理面对陕北人民依然贫困的窘况曾老泪纵横痛哭流涕,无限沉痛地自责自己说,我们对不起陕北人民……试问,我们有多少异地任职的干部把自己的工作地从心里认作第二故乡,把属下的人民打心眼里视为自己的亲人呢?当我们的工作预期并未实现时,是真诚地自察主观的原因,还是用所辖草民素质低下、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基础差底子薄等抱怨搪塞或掩饰自己的无所作为呢?试问,如果我们的祖国处处富裕得像华尔街,村村繁荣得像王府井,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嘛?1 |: y' [6 J' N. r" U/ P: F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摸着石头过河,免不了错误和挫折。党会犯错误,党员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所谓精神财富,不能总是如数家珍般罗列那些出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包括不堪回首的惨痛教训。肖老在《自述》中,用相当的篇幅总结以往工作上的失误。他对人不为尊者讳,对己则深刻剖析,显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科学理性。晚年的他,仍不忘为一件自以为侮辱了自己人格的三枚银元,把一个叫党成章的川口河村农民捆绑起来;在反右中,自己负责统战系统,把一名所谓给右派通风报信的国药业总店公方代表,按上级规定打为右派分子,使其受尽了拆磨,令他至今自责愧疚;盲目引进前苏联玉米杂交品种“维尔156”品系,大面积推广,招致减产,给群众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在“三反”运动中县上下达打虎指标,发动大胆怀疑,肉体折磨,致使人人自危,胡骗乱凑,全县打虎102人,最终落实定案只有两人;农业合作化步子过快,变革中主观愿望严重脱离客观实际,导致“平均主义”“大锅饭”统得过死;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劲加上工作失误,致使人缺口粮,畜缺饲草,轻工缺原料,市场无商品;至于文革的疯狂、荒诞和昏暗,更使窝在牛棚里的肖老位卑不曾忘忧国,关于个人崇拜,关于独立思考,关于以法治国,关于稳定和谐,都有不俗的思考。在追思历史教训中,肖老严格剖析自己,他不作秀,勇于承担责任,没有简单的以权责统一的口实推诿他自己的责任;没有因自己权利被剥夺,把一切过失归于某个最高领导人而闻过饰非;没有在历史发生的现场缺席的晚辈面前,为自己虚构真理化身的神话,而是对作为执政党一分子的“我”进行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当悲剧上演时,你做了什么?你又在哪里?肖老在自述中没有回避他一生中两次与蒙寃不幸邂逅的经历。第一次蒙寃是年富力强的一九五八年,他被开除党籍,免除职务,平反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九七九年,二十多年后的肖老已过天命之年;第二次蒙冤是一九八四年,和第一次蒙寃一样,被免除职务,一九八六年被甄别时已是花甲老人。一个把毕生献给陇城的解放和建设的老共产党员,在自己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时,其中的二十多年却是在不公正中度过的,想来令人唏嘘扼腕。肖老不讳言自己的抗争,但他没有过多的沉靡于个人恩怨,行文中,他对歧见者的功过仍给于了忠恳评价。是的,共产党人不应怯于公仇而忱于私怨,他更多思考的是党内民主、党员权益、党风党性、对主要领导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督暨党和国家命运等关涉千秋的重大问题。% O# ?# w8 ~& q. f0 o: @
                          人民是我们事业的出发点,也是唯一的归宿。肖老在《自述》中多次提到他本农家子弟的出身,难忘早年投入靖国军第八军叶荃部,一九三九年在山西夏县候家岭对日作战中捐躯的大舅,和二舅不顾时局凶险,和同乡去前线搬尸,路经黄河到达河南会兴镇时,又遇住地附近军火库爆炸遇难,两具遗体被乡亲们搬回制丧和守灵时悲愤凄惨的场景。他深情的回忆少年时期艰难而又欣慰地求学之路,赖恩师的栽培和传统文化典藉的熏陶,赖国仇家恨的血泪激励,赖才德兼修的良好乡村教育,赖杰出领路人的指引和进步读物的启迪,使一位朴实的乡村少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政后长期的基层农村工作和身处底层的不公正境遇,使肖老对民生疾苦,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更深切的感受和深厚的感情。晚年的肖老对文革落难时保护和接济自己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对五七干校改造时当地群众给预的温暖念念不忘,且始终感恩地和那些群众保持着纯真地友谊。
8 T6 E/ q4 Z! Q& @9 ?; Q                         每读《送秦中诸人引》,总被遗山先生“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故有四方之士者,多乐居焉”诸句击准。秦中即关中也,当崤关与陇关之间。陇州居西秦之西。今天的陇城,赖先民的进取,自然包括如肖老那些天南地北而来的四方之士的奋斗开拓。生为这块土地而挥洒心血,百年之后又重归这块土地。质直而尚义的陇城“土著”们不会忘记他们,情深义长的陇城人把感恩已内化为绵延的乡俗:早春去扫墓,入冬焚寒衣,除夕来献奠,元宵挂红灯。又是一个上元节,陇城的四面山上入夜已是灯火璀灿。那是元宵狂欢的后人邀先贤们共庆,是对长眠于这块沃土的前辈的追思。那些在春风中摇曳的灯笼,又像前躯者们的眼睛,他们在圆睁双目,注视着他们曾倾注了终生心血的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
7 Q4 A0 }: B/ E: L4 |+ j" o                           我们的一切,都走不出他们的眼睛。
2 D. W' ?* D. |/ Q9 }. [. e" m" E' h# z; W# P1 I6 W+ h# ?# R% O

4 N' e, z7 Y/ n$ }, j. S2 j# H' m6 K0 [/ W# U. {8 g7 w, ~
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 H4 }  @5 t, h* m  ~- k/ q
发表于 2011-7-9 23: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请问,你是肖明德什么人?肖老我认识,他儿子肖齐(音)我也认识,原在图书馆当过馆长。
发表于 2011-7-9 2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那个时候的老干部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干部,可惜越来越少了。
发表于 2011-7-10 0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认真地读了一遍,对肖明德有了深刻的了解。我认识他时,他已人到中年,而我那时只有二十来岁。只知道他是一个老资格,其他一无所知。这篇文章夹叙夹议,对肖老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感慨之外,更多的是敬重,是对肖老人格的肯定。
发表于 2011-7-10 07: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sdan 于 2011-7-10 07:51 编辑
' x9 H4 z; e+ |1 [
6 W0 Y; ?9 Z" E' _拜读!赞赏!
/ q5 B3 q- l7 v2 {/ }) W, g' J5 _% v有许多话想说,但不知从何说起。  n" B, n: o# W+ v/ J" V
老一辈人有理想,有信念,为国为民。! ]) s4 M8 ^+ j0 h. U: F" t* l
读文章对肖老肃然起敬,文章写的亲切自然,通过文章也了解了一些陇州的历史,而这却是不容易,看到这方面的文章太少,希望在老家的人员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和作品。) O, N9 {5 r  K# }7 r$ ^/ c

6 T" `- x4 K" x7 f. I  Q六十年一甲子,也就是一轮回。
# ]) n2 m/ \3 I1 q) O& ^9 t; ]2 m历史在螺旋状前进,侧面看在前进和上升,从上往下看又回到了起点。: p/ M8 v$ G: J" F) c2 ?# s
当我们说六十年前的腐败时,看看眼前,已经无语。0 b6 e8 h# z7 M& t
. M7 ?( m# c% Y# N" V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介绍陇州人和事的帖子。' F- v: N3 \8 C5 z5 |
文章中提到的葛世民陇州凉泉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担任陕西高教局局长,我上大学时曾以小老乡名义拜访过。( W! u" x. F" `6 W, N/ o

; M; o) {6 y. V杜阳大桥就是葛世民为家乡争取来的拨款修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北山人 发表于 2011-7-9 23:03 6 ~- l! }. g# L/ Y  ~
请问,你是肖明德什么人?肖老我认识,他儿子肖齐(音)我也认识,原在图书馆当过馆长。
& ~/ I8 _! P/ E  r" m( ?$ }: F1 I
我是泛意上肖老的晚辈,和肖老没有任何血缘或亲戚关系。我是你的老弟,“五月花正红时”,我是颁奖台上贴坐在您左首的那个人。您刚点评过我的三篇随笔。我是陇县土著,在和肖老共时空的几十年里,我们只是相遇时互致一个礼节的问候,仅此而已。也许,正因为我能超越个人的利害,才比起别人更拥有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眼睛和资格。我是一棵故土上的树,多少年都不曾移栽过。多少次梦中打起行装向往远方,经历过多少朋友离陇的哀伤。此文是我对肖老和肖老代表的那些前躯者的纪念,也表达了一位享受着陇城的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的土著对所有为陇县的文明进步曾做出过奉献的四方之士的感恩,也表达了原住民对那些曾在不正常岁月受难者当年无力保护的欠意。此刻,我正捧着紫砂壶,在荧屏上拜读《地火》。时空很大,预感是一部话剧杰作。为老兄如此旺盛的创造力而欣喜。待完整读完后,再跟帖吧。
发表于 2011-7-10 1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高坡人 发表于 2011-7-10 08:30
1 g8 M; ~1 B, ]  c. a我是泛意上肖老的晚辈,和肖老没有任何血缘或亲戚关系。我是你的老弟,“五月花正红时”,我是颁奖台上贴 ...

# h& p. n: L+ B, i6 q希望看到更多介绍陇州山水人物历史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dan 发表于 2011-7-10 11:02 , B% }% R) C+ d5 ]' v) ?3 F
希望看到更多介绍陇州山水人物历史的作品!

5 Z& L2 i$ W0 [$ t2 ]#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提起陇州的民国往事和轶事,提起辛亥以来的民间和官场,真是思如泉涌,文如泉涌。祝梨林川在异乡打拼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1-7-10 1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哈哈,从昨天晚上开始猜,猜不出是谁,上班都没意思。0 v' S& I# g) V
今天才看,才是杨老师啊。尊敬中。。。。。。。。。。。
发表于 2011-7-10 1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终于知道你是谁了,久违呀!还好么?祝贺你开始会操作电脑,以后,交流的机会更多。
发表于 2011-7-14 2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终于出来了,问候楼主,祝你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06: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逍遥狼 发表于 2011-7-14 22:47
, U  `# f% F. E终于出来了,问候楼主,祝你快乐

2 [9 r- ~* p) {6 G2 X4 }文学是我们不变的原配。与逍遥狼共勉,同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5-15 09:01 , Processed in 0.0478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