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4

一篇前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2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相公山下挖煤人 于 2011-8-4 23:24 编辑
; Y- z7 `" z# u8 A/ V# B$ S0 d5 P0 T' ~1 h( k6 g7 {
《古诗背诵》前言
7 b2 T  V' c6 s9 b
0 K) h# n/ z% S# E. _) _! {      这是十多年前为拙编《古诗背诵》写的一篇前言。九十年代中后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党圣元先生与国学大师周振甫先生商议,要为青少年学生编一套《国学基础文库》,内分背诵、精解、文化知识三个系列,邀我一起参与,本帖就是我给参与的《古诗背诵》所写的前言。当时没有计算机,全为手写。近日整理旧稿,遂将此文录入,顺便发到网上,也算是发帖吧0 T7 ^8 i! d5 E/ I
5 @- M0 q9 E; ]3 h5 \
      中国古代的诗歌,曾经历了由不讲求格律到讲求格律的发展过程,因此有了所谓“古诗”与“近体诗”。一般地说,古诗是指唐以前不讲求格律的诗,唐以后的格律诗则称为近体诗。但从范围和分类上说,古诗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古诗,不但包括了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还包括了四言诗(如诗经)、骚体诗(如楚辞)及乐府诗等。而狭义的古诗则只指将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甚至连歌行体古诗都排除在外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这种狭义的分类似乎太苛刻,但却不是没有道理。从概念上说,诗是诗人抒发情志、咏颂时事的创作,是文人个人的制作;而乐府诗则是指由当时的乐府机关出于特殊用途采集到的民歌,或创制的可以入乐歌唱的诗篇,因而在体制上有与诗不同的特殊要求;骚体诗也是产生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诗歌,体制上也有其特殊性;而四言体的《诗经》,主要也是入乐的民歌作品,且与骚体诗同样,其体制在后世诗坛上也没有成为重要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存在,都只是中国五、七言古诗出现前的一个过渡,是中国诗句五、七言型制定型的一个前奏。但本书所谓的古诗,则采用的是广义的古诗概念,是既包括四言诗、骚体诗,也包括乐府民歌的古诗概念。因为我们向青少年读者推荐的是国学文化传统中,应该烂熟于心、倒背如流的篇目。限于背诵量的取舍和不宜过长、过多,因而也就不去做过细的区分,笼而统之收为一册了。1 C* ?3 j& T: ]. I- A$ [
      说到背诵,本是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国学的一大传统。中国古代早期,书的形式为竹片制成的简册,那时拥有书的人极少,学生是没有书的。于是背书成为先生教学生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一流传就是几千年。据《明实录•太祖实录》载:“诸生每三日一背书。”背书之流传由此即可见一斑。明代吴中四杰之一的扬基在回忆自己幼年读书的情景时,曾吟诵过“九龄六经已毕读,掩卷背面无掣肘。”这样的基本功与他后来能成为吴中四杰之一,恐怕不无关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是背过,而且背过得很早,九岁时即已将六经背得烂熟,这在现在来说真是难以想象的。《诗经》与《礼记》暂且不说,《易经》的神秘诡奥,《尚书》的诘屈聱牙……这些对于一个智力尚未成熟的儿童来说,根本是无法理解的,但背诵的真谛也许就在这里:理解能力差的时期,也正是记忆力最强之时,正如小儿牙牙学语,并不须当时理解,先记住再说。而记忆后的慢慢消化和随时领悟,不定何时就会揣摩出一句两句的意思,也不定何时、何处就能捕捉到某个高人的精辟见解。于是乎,或茅塞顿开,或醍醐灌顶,顿彻顿悟,此后剩下的就是终身受用了。不但如此,背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强记习惯。许多博闻强记之士在交际场合能滔滔不绝,在辩论场上博引旁征,无不与他平时良好的强记习惯有关。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一次与人共行,遇一石碑,二人通读碑文。读罢,同行者问:“卿能暗颂乎?”王粲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试想,王粲如果没有良好的强记习惯,何能过目成诵?当然也无法成为建安七子之冠了。
( x- d0 r( f) W$ O. ^      本书向读者推荐的背诵篇目,一方面考虑到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背诵的难易,因而诗三百只择八篇,楚辞只选《九歌》中的四篇,汉乐府未选《孔雀东南飞》,北朝民歌未选《木兰辞》,其他如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人名篇,也尽量只收取有突出代表性或特具文学史地位的名篇,总共不到70篇作品。不敢称精,只能说简,或者说只起到了一个引路作用。相信有志于国学传统的青少年学子会不满足于此编,而向更广阔的领域深入。

1 D1 I0 }0 E/ K$ J                                                                                                                                         1997年于西安
发表于 2011-8-5 0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感谢你为我们热情介绍的古体诗的常识,我们文学版块急需这样有指导性的文章。
发表于 2011-8-5 06: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学了不少东西,大开了眼界。以后,请弟多为坛子上讲解。
发表于 2011-8-5 08: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哈哈,好,老师开篇就把基本东西说明白了。请您再分文体,分阶段的把诗歌的基本东西谈谈。
发表于 2011-8-5 0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开玩笑,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不敢卖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5-6 22:08 , Processed in 0.0656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