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警提示:请不要在网上传播抵毁他人名誉等违法信息。陇州在线官方唯一服务热线:QQ:80231080

陇州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7|回复: 13

文学评论.谁动了我的果霜[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0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泉奔流 于 2011-11-9 15:25 编辑
! a$ ?( B. m; B" X" w7 k, d  i0 T& y# l; x
                          
, C' {/ z. I9 N! ~! Q[文学评论]
& K! B3 M2 `' V8 Q  r9 C
谁动了我的果霜
       [align=center]-—兼评冯万春散文集《故土神韵》[/align]      
2 P1 f/ P6 N, ]
高 坡 人
      
- a/ U7 Z3 o; i' ]; N       敲下这个标题,难免招来“媚俗”的指责。自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后,仿斯宾塞•约翰逊的这种疑问句式标题就满天飞,这种艺术上的大树效应成为一种绕不过去的暴力。当我读罢冯万春的散文集《故土神韵》,掩卷沉思,试图归纳万千思绪时,竟然拿来主义的想起套用这个现成的句子。而且,这个疑问句竟然勾起我多年来欣赏散文时的诸多感慨和质疑。
2 R2 d9 ^1 j: v2 n& Y; n* X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不仅指埋葬我们脐带的地方。故乡必须有我们生命的投入,有我们人生的划痕,故乡是不分贵贱都要十里外下马心存敬畏的地方,是我们梦牵魂绕的心中圣洁的“耶路撒冷”。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种投入和实践就是他的创作。在原创意义上,作家通过创作,发现了,甚至再造了自己的故乡。
5 z/ c: C+ A( f2 y7 Z8 a+ g: B    故乡对一位作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它的地理、文化因素。如果仅宥于此,那他只不过是一位风俗画意义上的平庸地作家。所以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家乡,但不一定同时拥有家乡的文学。区域文学和作家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一个命题。用毕飞宇的话说,有时候是手拉手,有时候是扳手腕。这具体取决于每个作家的基因,取决于作家的心灵敏感区的不同。如果有作家宣称他与区域文化没有关系,我不信。只不过,这种关系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我个人不喜欢那种显性的作家和显性的作品。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文学不是旅游广告,不是导游小姐兜售景点的导游词,不是地方志中的风物篇,不是民俗摄影家热衷的民俗展。即便是传统现实主义作家纪实性很强的优秀作品,也亟力回避或有节制地的在作品中镶嵌风俗画,而是着力于挖掘独特的风土人情滋养下形成的独有的民族心理、行为方式、风格禀赋,看重的是风俗后面的精神。我们说成功的长篇小说应该是民族心灵的秘史,某种意义上,散文创作也是这样,这个标尺适用于一切文学样式。所以说,一个地方拥有自己的文学,并不是说它出了几位作家,不是说有多少人获了什么奖,不是说多少人加入了什么级别的作家协会,也不是说多少人成了某级别的会员并担任了什么职务,更不是说它先后出版了几本书,而是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流派和文学传统。精神产品毕竟要以质取胜的。司空见惯的是,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也没有写出自己,写出特点,老是在拷贝别人。这样的人除了是现代版权意义上的作家外,在美学意义上,他们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6 W% b1 R7 \# ~- _/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乡既可能是作家井喷般创作激情的源泉,也可能使作家不幸溺毙其中,或圈化为井底之蛙,甚至诱惑作家踏入险相环生的八卦阵。故土生活可能有作家最深刻的人生经历,是我们写作最有深度的独特的宝库,其中包括绵长的幸福,也包括刻骨铭心的苦难。故乡应是他最熟悉的,是他咀嚼最细的,是他消化最好的,是他反刍终生的。但痴情和怨恨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常见的故乡书写中,城乡二元对立的现象比比皆是。要么乡村是一片前现代景象,颓废、凋蔽、粗俗、停滞,充斥着性的放纵,恶俗放肆地喧染“点灯靠油娱乐靠□”的蛮荒,以吸引读者眼球;要么对现代都市文明本身甚至人类文明充满疑问、误解、恐惧甚或敌意,对人类普世价值采取毫无来由的一概敌视的态度:城市是丑恶的,城市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渊薮。这类作者往往高调眩耀自己的农民身份和乡下血统:故乡是桃花塬,他们象武陵人一样在如此静虚的境界里消遥受活,故土成了他们披发行吟的布景。由于心灵的幽闭,他们乐于在想象出来的“村庄”的鸡鸣狗吠中流连陶醉。这种把他人与自我、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欲望与道德简单对立起来的相对主义思维,正普遍地败坏着底层作者的故土写作。变是唯一的不变。刻舟是不能求剑的!童年视角不是万能的。对于乡土、乡情、故乡人、故乡事,我们需要回到认识的原点。写作的不易,包括没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写作资源。
% g5 |% E' _" W; _* p    乡土不应该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是指文学题材。乡土其实是中国的本质。都市经验不会覆盖乡村经验。乡村代表的不单单是落后和原始,也是纯朴和自然。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是生活的本意,是安宁祥和。人类任何文明都有弊病。城市也许会消失,乡村却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只有乡村,才会使这个世界得以平衡。故乡写作反映的,并非是与我们写作时空并行的那个乡间。它诉之于当代人的是慰藉和想象,它以小城镇的“审美性”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质疑现代性的人文空间。它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温暖而持久地抚摸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4 S" a. @2 J( z; U    二
; s4 m$ [3 n9 i' Q$ y" |0 Q8 r    阅读《故土神韵》,如沫浴在陇头和询的春风里,我忘乎所以的纵身一跳,甘愿幸福的溺毙于这无岸地温情的湖泊;又如携汭水或千河流浪,游鱼般穿梭于平川或丘陵无边的青纱帐里,忘情地汲取秸杆的甘甜,沉醉于玉米红缨地轻拂,甚至享受着花粉的逗弄,受活着包谷叶锯齿般地撕扯;或如凌空在正月的秋千架上,从飞翔的荡悠中俯瞰骚动的塬田、祖屋和渐渐活泛地官道。我看见兄长们端着老碗在碾子上吸溜,艳阳里流动着油泼辣子和葱花的异香。我看见姐姐用她皴裂的冻得通红的手,砸开冰碴在河边浣衣。我看见乡亲们扶着犁铧在牛哞中走向阡陌纵横的田野,看见他们为化肥种子农膜节节上涨的庄稼成本而摇头,仰天发出种还不如不种的长叹。我看见留守儿童们向远方眺望的眼神,看见他们掐着指头等待除夕的那一天。在冯万春的散文里,我回到童年的打麦场,在发小们离去后我躺在麦垛后睡着了:我听见坡上秦腔的摇滚,听见苜蓿花篮色的泛滥,听见剜芥菜的妹妹在哼唱爱情;我听见连枷翻飞的声音、厨间清脆的切冻白菜的声音、蒜苗炒豆食呲啦啦地声音,听见外祖父抑扬顿挫的说“乳子可教也”,用他瘦长的手摩挲着我的光头; 我听见秋雨洗葡萄的声音,冬麦在瑞雪下分蘖的声音,种子在囤里嘻笑的声音。忽然,母亲在炊烟潦绕中手搭凉蓬声声呼唤着我的乳名喊我回家。一梦醒来,我仍迷失于这钢筋水泥的森林,走失于寻求财富、功名或等待衣锦还乡地日子的歧路上。茫茫人海里,我如此的孤立无助。那声声急切的呼唤,是在为我叫魂吗?似梦似醒中,我被一支来自故乡的响箭射中,我的眼泪似溃坝之水——  w& a! z9 W6 W3 L, H
辘辘声里,母亲的银镯子一闪,天就亮了。
0 ^% }9 Y* r- D0 P; V( V7 J% `    三
( o. H, n0 M8 t6 W    散文是作家的通行证。我理解这首先是指作家的文学语言。无疑万春是持有这个通行证的。传神而鲜活,充满弹性和张力,又亟具节奏感的文学语言,是他无论写实或写意,写人或写景,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的关键。“说这是一座山,却总也找不着其峰巅,站在那山那山高;说这是一群山,却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方圆百余里大小山头统称‘关山’。”在他的一吁三叹中,把读者引入“冯氏艺术长廊”,随他徜徉于西秦之西这块仪态万方的土地。
/ t0 Q; B- u+ Z《故土神韵》是万春近三十年散文创作的结集。其中的三十五篇散文作品中,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感悟关山》到《社鼓闹春潮》七篇,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有对关山的文化随想,对陇州年集、闹市、社火、节庆、古街的工笔画式的速写。从《高高的白杨树》到《四婆的蛤蟆包》七篇作品,是以写人为主的近似特写的散文,我以为是他的作品中几乎可以挤进小说之林,构成全书之魂,感请饱满,亟具冲击力的精品。而《梦牵橄榄绿》到《薛海成写意》诸篇,属报告文学式的人物素描和侧记,这些人物曾是故土上的弄潮儿,富有鲜明的时代感,有些篇章当初发表时曾得到普遍的好评。《喊山》到《下乡偶得》六篇,属随笔或杂文。《风雨清凉山》和《土台高歌》,属于文化散文类的陕北游记,又和选集中其它作品有所不同,显示了作者处理不同的题材时,还有另一套笔墨。
5 \" L/ ]7 ~# a) K& b8 |0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言不懈地锤练,是作家终身的功课,应该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式的自觉。前辈大师沈从文、汪增棋就干脆说写作就是写语言。现代文学史上,甚至出现过由官方命名的诸如老舍、赵树理、曹禺等语言大师。可以说,那些经得起时间淘洗,至今对我们散发着弥久艺术魅力的耐读的文学作品,首先得益于其精粹地语言。我这样说,一点没有溢美冯万春的文学语言已到了和大师们比肩地高度的意思。但我可以说,他对散文语言有着自觉而清正的追求。从他那些冷静得近乎感情的零度切入的白描中,我能感受到来自古汉语的滋养。而行文中灵动鲜活的部分,又能感受到来自于民间口语的形象鲜明质朴生动的力量。 “春天是社火会长的一声哨笛唤回来的。”他笔下的闹元霄“没有人指挥,也不会有人偷懒,妇女自当烧水,男人就该去喂马。俊男俏女们把保养了一冬的脸膛处理得干干净净,故意扮出一个角色的某些特征来,期待着会长说一声:‘抹脸子’。”拜过天地诸神,“社火会长亮开有点结巴的嗓门,一声土拙粗犷的‘上马’随风飘逸,马背上阴险的奸贼、厚道的忠臣、文静的相爷、威严的元帅、堂堂的帝王、妖艳的宫妃全都晕晕乎乎,一层淡淡的红纱从老远的山顶上抛过来,罩住他们不可一世的真颜假面……”。《故土神韵》里没有静止不动的写景,没有毫无节制的语言的泛滥,没有言不及物的学生腔,没有舶来的装神弄鬼的翻译味。它不搞“无土栽培”。它汲取大地的甘露,而不是凭借人工合成的香水伪装芬芳。它是接地气的语言,是吸收传统,又向引车卖浆者学来的活在当代的有生命力的纯正的文学语言。(待续)! F2 N6 d, ]" Z% K+ A  s6 `8 v: q
   
发表于 2011-10-21 09: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文学不是旅游广告,不是导游小姐兜售景点的导游词,不是地方志中的风物篇,不是民俗摄影家热衷的民俗展。
发表于 2011-10-21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相公山下挖煤人 于 2011-10-21 09:41 编辑 - G2 Y: b$ @* c# u, c: `0 \6 D
& ~; ~6 b8 k) j! P2 ^  `, G
一个地方拥有自己的文学,并不是说它出了几位作家,不是说有多少人获了什么奖,不是说多少人加入了什么级别的作家协会,也不是说多少人成了某级别的会员并担任了什么职务,更不是说它先后出版了几本书,而是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流派和文学传统。精神产品毕竟要以质取胜的。[color=DarkOrange]
发表于 2011-10-21 09: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成功的长篇小说应该是民族心灵的秘史,某种意义上,散文创作也是这样,这个标尺适用于一切文学样式。) u' L1 W  I, H$ M+ p, x, M

% Y8 w* K2 F$ B, R% A4 F% G( O视空见惯的是,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也没有写出自己,写出特点,老是在拷贝别人。
发表于 2011-10-21 09: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精神产品毕竟要以质取胜的。视空见惯的是,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也没有写出自己,写出特点,老是在拷贝别人。
- z% {/ c( Q$ W3 L2 K. i' E7 X6 R# ~* \! L
这样的人除了是现代版权意义上的作家外,在美学意义上,他们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09: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这是高坡人撰写的一篇文学评论,因本人网络密码忘记,无法上网发帖,今求助于我,现以我的网名发到网上,供网友们欣赏点评。
发表于 2011-10-21 09: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没有看完,但仅上摘几段,我十分肯定高坡兄的观点。本版的作者们应该认真读一读这篇评论。这是一个文学人的良心。8 D. Z6 y2 @# D+ A. R
做文学应该有两种基本态度:一是对读者负责,写出的东西要感动读者,要给读者新的东西;再者是要对自己负责,不要被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说“好像在哪见过”。高坡人说:“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也没有写出自己,写出特点,老是在拷贝别人。”但我需要补充一点:“有些人写了一辈子,也没有写出自己的特点,但他努力了。”这样的人也应该肯定。8 ^) L6 Y  ]. C6 t* z
文学是美,是一种责任,不是游戏。希望本版作者们想一想这个问题。' N6 H) Y0 l! x
乱七八糟,说的不对的地方,也仅是个人之见,只提供参考。
! D1 R0 D8 Z! p3 Y! H# L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相公山下挖煤人 发表于 2011-10-21 09:53 3 _; I7 n8 l8 w6 e' Q
没有看完,但仅上摘几段,我十分肯定高坡兄的观点。本版的作者们应该认真读一读这篇评论。这是一个文学人的 ...

& C! B4 P3 u3 G' V3 }! s$ w说得很好!对文学的认识,由于各人的学识水平、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文学的认识会有一定的差别。对于业余作者来说,大多数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一点文章充实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拿自己i来说,写了几十年公文,感到枯燥无味,想换一种口味,就试着写一些诗歌,生活也觉得有趣,觉得这比写公文有趣得多,写法自由多样,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休息一下,也没有过多的祈求。虽然写了一些作品,感到满意的没有几篇,也不论质量高低,一下子就发上来了。感到咱们这里是学习的一方乐土,有网友们的指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极大地促进。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了,作为一名老干事仍然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一样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的工作,上网得时间很少,有空了还想学着写一写东西,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加生活的乐趣,十分喜欢各位老师的建议和诚恳的指导。
发表于 2011-10-21 2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欣赏了,好。陇县终于有人搞评论了。
发表于 2011-10-22 2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发表于 2011-10-24 14: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_17671632483289634210_1:}
发表于 2011-10-24 15: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山泉奔流 于 2011-10-25 19:28 编辑 4 K4 g1 p* l% I: W. g4 G8 i
( Y% {5 x; H5 s  _
高坡人语言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敬佩,几十年来读了多少书只有他自己知道。据我所知:从青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时每周背一挎包书,被别人讥笑为书呆子。功夫没白费啊!如今在文学创作中左右逢源,硕果累累;在文学评论中妙语串珠,独具慧眼。同时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什么叫勤奋耕耘,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增加文学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9: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州在线
本帖最后由 山泉奔流 于 2011-10-25 19:25 编辑 % W5 A" x! Y8 _- M" P
  ^) J0 m+ x; ?$ Y7 a- X: B- Z
高坡人语言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敬佩,几十年来读了多少书只有他自己知道。据我所知:从青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读书,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时每周背一挎包书,被别人讥笑为书呆子。功夫没白费啊!如今在文学创作中左右逢源,硕果累累;在文学评论中妙语串珠,独具慧眼。同时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什么叫勤奋耕耘,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增加文学积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陇州在线
陇州在线旗下·陇县论坛·免责声明
陇州在线始于2005,您看到的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陇州在线立场,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陇县新农民(QQ:80231080 TEL:135-7222-1359),(管理员:不吃鸡蛋:QQ:119085011 老顽童:QQ:34757312)

陇州在线官方QQ群: 4317944 | 20423079 | 20423131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中文域名:www.陇县.com www.陇州.com www.陇州在线.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陇州在线 ( 陕ICP备19006625号 )

GMT+8, 2024-5-17 10:32 , Processed in 0.0558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